纪录电影如何突围
光明日报 2024-11-04 10:45

近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开幕。会上,高质量发展伙伴计划启动,凝聚纪录电影策划、制作、发行、放映等全产业链条相关机构的力量,将对推动精品创作、拓展传播渠道、促进产业融合、培养专业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由于自身商业属性不强,市场规模不大,纪录电影在电影产业中往往处于边缘位置。从数据上看,2023年纪录电影总票房为1.9亿元,票房占比约0.35%。因此,如何让纪录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突围,获得与其艺术质量相匹配的市场成绩,成为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实纪录电影并不缺观众。近日举行的CDRC“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2024纪录电影(北京)放映季单场最高上座率达87%。《二十二》《冈仁波齐》等票房过亿元,《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国际上形成影响,观众涵盖各年龄层不同群体,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全网播放总量超6亿次,相关话题冲上热搜近百次,最近热映的《里斯本丸沉没》不仅取得了4400万元票房的好成绩,也获得了相当不俗的口碑。相较于虚构影视作品,纪录电影在知识密集度、系统性、客观真实性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对观众天然地具有一定吸引力。不仅如此,纪录电影近年来艺术质量不断提升,题材类型越来越丰富,艺术表现越来越多元,再加上大众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日益提高,观众对纪录电影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娱乐选择增多,让人们产生必须去影院观看纪录电影的意愿并不容易,这涉及提高作品“影院属性”的问题。比如,要让纪录片作品具有适合影院大银幕、宽画幅、全景声、高清晰度的播放介质的视听效果。以《喜马拉雅天梯》为例,创作者以高超的技术难度和强大的毅力捕捉到喜马拉雅山大量极致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影像,使画面非常具有震撼力。再比如,要让作品具有吸引观众在影院里持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故事情节。以《四个春天》为例,很多观众的心被片中父母老去、姐姐去世的故事紧紧抓住,陷入如何面对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失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诗意等人生课题的思考。还比如,要让作品具有能激发人们强烈观影期待和兴趣的话题。很多观众被《里斯本丸沉没》《二十二》等作品“抢救性拍摄”“解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等宣传语或评论吸引,走进电影院。

不过,在积极探索纪录电影院线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电影院早已不是纪录电影的唯一媒介。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打破了人们观看纪录电影的时空限制,其互动功能也为纪录电影这一传统影像注入了更多活力。弹幕既是一种即时评论,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介质,能加强观影者和创作者的联系。一些优秀纪录电影在影院上映后,又在互联网上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参与互动、分享,通过社群互动和话题发酵加强传播效果。如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在视频网站上引发无数弹幕刷屏。有些纪录电影的主创团队不仅在视频评论区与观众互动,还将弹幕视作了解观众想法的信息源和资料库,用以改进后续创作。这些在传统单向的影院放映中都是难以实现的。

记录时代变迁的纪录电影,本身也在变。从影院大屏到手机小屏,纪录电影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的演变,在新发展变局中探索新的理念和路径,提高作品的影院属性,开拓互联网传播渠道,在多元传播格局中以优质内容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助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李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经济日报:复盘2024电影市场,三大优势彰显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1-04
2024年电影暑期档持续“上新”
人民日报 2024-08-12
电影院创收不能太离谱
经济日报 2024-05-26
“爆米花刺客”被中消协点名,媒体:电影院创收不能太离谱
经济日报 2024-05-26
促进艺术影片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 期待艺术电影不再是“孤勇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5
北影节|“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启动 “纪录电影放映影院”授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9
《阿凡达·水之道》能否重振电影市场
第一财经 2022-12-21
7月票房破10亿 电影市场热起来了
北京商报 2022-07-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