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重重,再收警示函!
上海证券报 2024-10-27 16:07

2年多计营业收入4405.55万元;部分销售退回未及时冲减收入;对部分子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时指标预测缺乏合理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以下简称“广东证监局”)对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莱特”)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多条违规行为。

10月25日晚上,宝莱特发布公告称,公司最近收到广东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燕金元、许薇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4〕153号)(以下简称“警示函”)。

这也是继2023年因为存在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问题被警示后,宝莱特及其董事长兼总经理燕金元、财务总监许薇连续第二年被警示。

营收“虚胖”4405.55万元

警示函表示,宝莱特部分医疗器械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会计处理不准确。宝莱特未按业务实质对子公司深圳市宝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部分医疗器械贸易业务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导致公司2022年、2023年分别多计营业收入1528.66万元、2876.89万元,分别多计营业成本1478.14万元、2750.66万元。其中,多计营业收入金额占公司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9%、2.41%。

证监会此前表示,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收入、资产减值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或财务信息披露错误。将密切跟踪市场热点难点会计处理问题。

此外,宝莱特2022年存在部分销售退回未及时冲减收入,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公司2022年多计收入186万元。

“事件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财务管理有待加强,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中证鹏元在宝莱特可转债2024年跟踪评价报告中提醒,需持续关注公司会计处理及信披准确性等风险。

收购的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近年来,宝莱特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来整合行业内资源,完成了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的全领域布局。

宝莱特此前收购的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计提大额商誉减值。

2023年,宝莱特受集采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子公司苏州君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君康”)仍未扭亏,继续拖累公司利润,常州华岳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岳微创”)业绩仍不及预期,对此,宝莱特计提大额商誉减值0.91亿元,导致扣非后归母净亏损0.82亿元,总资产回报率降至负值。

“若被收购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不达预期,商誉可能存在一定减值风险。”中证鹏元在报告中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上市公司为曾经的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行为买单。过去几年,部分上市公司为追热点、炒概念,高溢价、高承诺收购,以形成高商誉,但后续发展不及预期,只能通过大额商誉减值甩掉财务包袱,继而引发业绩变脸。

而宝莱特在做商誉减值测试时,指标预测缺乏充分、合理依据也被监管关注到。

警示函表示,宝莱特2022年度对子公司武汉启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减值测试时,一是基期2022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相关数据均为未审数;二是预测期毛利率、销售差旅费率、销售工资费率及管理研发费率与对应指标历史期间变动趋势存在差异,但缺乏充分、合理依据。

宝莱特对子公司武汉柯瑞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进行减值测试也是相同的问题。

内部管理及质量控制面临一定风险

此次的警示函指出,宝莱特内部控制不规范。一是公司个别子公司存在医疗器械销售业务单据不完整、系统录入数据有误、采购合同与业务单据采购日期矛盾等问题。

二是公司披露原财务负责人燕传平已离任,但燕传平仍然负责公司的日常报销事务审批。

三是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珠海市宝莱特厚德莱福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人员共用的情形,独立性欠缺。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近一年来,宝莱特以及子公司产品被监管部门查出质量不合格以及存在严重缺陷。

2023年11月,由宝莱特生产的心电图机被国家药监局通报质量不合格。

2024年5月28日,宝莱特公告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近期对三原富生进行了飞行检查。三原富生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机构人员、厂房与设施、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相关规定。三原富生已对上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予以确认。

9月4日,三原富生收到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同意三原富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复产的函》,同意三原富生恢复血液透析浓缩液等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销售。

而2023年宝莱特才完成对陕西三原富生51%股权的收购,并对三原富生进行全面的业务和资源整合,未来计划将逐步扩增三原富生产能。

中证鹏元在宝莱特可转债2024年跟踪评价报告中称:“公司及部分高管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子公司接受飞行检查并被责令停产整改,内部管理及质量控制面临一定风险,此外还需关注应收账款回收及存货跌价等风险因素。”(周亮)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国家药监局出手,事关两家A股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e公司 2024-05-28
科创板首单“A控A”!迈瑞医疗拟66.5亿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
澎湃新闻 2024-01-29
业绩预告“不靠谱” 7月近50家公司收监管函
上海证券报 2023-07-27
逾5亿商誉悬顶 东星医疗硬闯创业板
北京商报 2021-10-27
2020年业绩预告不准确 *ST众应及相关人员收警示函
北京商报 2021-08-16
13.51亿元剥离“收入奶牛”业务 万邦德布局医疗健康或成惊险一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6-30
300家医药上市公司迎来年报季,各细分赛道谁是盈利王?
国际金融报 2021-04-01
万达电影收深交所关注函:说明去年净利润亏69亿的具体情况
澎湃新闻 2021-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