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去“饭圈化”这两年 明星基金经理近况如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4 18:49

明星基金经理的“饭圈化”一度是行业的热点话题。比如易方达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张坤,张坤粉丝自称“ikun”,并建立了粉丝后援会和微博超话,一时风头无两。除了张坤,诺安基金的蔡嵩松、招商基金的侯昊也都出现了全球粉丝后援会账号。还有中欧基金的葛兰,被粉丝称为“医药女神”;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掌舵人郑巍山被称为“银河战舰”等。明星基金经理“火出圈”背后的主要推力正是那批正在入场的90后甚至00后投资者,其正在迅速成为互联网时代基金投资的新生力量。

如今,3年过去,基金行业经历了漫漫的熊市,当年跑步进场的00后们经历人生第一次的投资洗礼。相比于2021年前后明星基金经理频繁上热搜,如今整个基金行业显得低迷。曾经耀眼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数已经褪去了光环。北京青年报记者登录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粉丝群和超话社群,发现多数社群已经陷入了沉寂。当年火爆的社群已经鲜有人发言。

延续亏损

前7月整体平均获得-5.41%的收益

继过去两年的熊市之后,公募基金今年还在亏损。Wind数据统计,若不计算2024年成立的新基金,前7月权益基金整体获得-5.44%的业绩,表现逊色于上证指数,比创业板指等回撤要小。具体来看,纳入统计主动权益基金前7月整体平均获得-5.41%的收益。最低仓位分别为80%和6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更能体现整体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能力。数据显示,前7月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7.22%、-7.12%。前7月32%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获得正收益。从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来看,在纳入统计的4950只基金中,1613只为正收益,占比为32.58%。

回本之路

从基金社交到谈基色变

一名90后基民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当年研究生毕业没几年,积攒了一笔资金,抱着稳赚不赔的心态买了一位明星基金的产品。刚开始赚了几万元。后来市场调整,就不停地安慰自己,只是暂时的调整,到后来就麻木了,都不敢打开账户开,今年要用钱实在不行就就割肉出来,本金亏损了35%。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碰基金了。”一位在基金投资方面坚守至今的基民称,他在2020年年初买入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后来不断加仓,仓位达到了20万元,刚开始赚了3万元,但好景不长,医药、消费等主要板块自2021年起下跌,市场最差时账户已经腰斩。“我现在就当忘记了这个账户,虽然亏损还是巨大,但是我相信这个账户的市值还会回来。”

在经历2019年的“赚钱效应”后,公募基金行业于2020年至2021年迎来“造星”热潮,反噬效应持续至今,市场多方阵痛。北青报记者与多名2021年前后进场的投资者交流,他们多数对基金市场抱有怨言,特别是对当年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包装和宣传。“以前同龄人都热衷于基金社交,分享收益,到现在谈基色变,我们聚会都尽量避开这个话题。”

“涨时蔡总,跌时蔡狗” 基金造星运动始末

在2021年的基金巅峰时期,每一位明星基金经理都有江湖名号。这些名号甚至盖过基金产品的名气,与主题赛道深度绑定。新能源赵诣、医药葛兰、白酒张坤、消费刘彦春、芯片蔡嵩松、军工李轩、科技刘格菘,以及基金老将如朱少醒、傅鹏博、李元博。不过,基金神话也在这一年达到顶峰。2021年之后随着“白马”“赛道”行情的逐渐崩塌,公募基金业绩一路下滑,甚至迎来历史上首次连续两年亏损:2022全年,基金行业亏损1.45万亿元;2023全年,亏损4346.78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市场共有117位百亿级基金经理,仅剩张坤、葛兰、刘彦春3位超500亿规模的基金经理,较千亿时期缩水近半。而2024年至今,前7月权益基金整体获得-5.44%的业绩,表现逊色于上证指数。当年的“后援会”多数已成僵尸号,在百度帖吧以及基金讨论吧,充斥基金经理业绩的质疑以及一些谩骂。跟当年的景象形成了天差地别。“涨时蔡总,跌时蔡狗”——这是基金经理饭圈化的后果。

监管部门也意识到基金行业“饭圈化”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早在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也提到了关于“去明星化”的内容:公募基金应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今年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文件指出,公募需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明星基金经理的路径选择

没有人知道“回本”的时间会有多长

去年,为主动限制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明星基金经理们也开启了“卸任潮”。据公开资料显示,在2023年,谢治宇、葛兰、冯明远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均减少了在管产品数量。但是,在市场低点,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基民的心,无论是离职还是卸任产品经理,都被市场看做背叛。以诺安蔡嵩松为例,他于去年5月和7月各卸任1只在管产品,12月卸任3只产品离职。“诺安成长混合”在2022年和2023年的收益分别为-40.04%和-3.15%。去年,“清仓式”离任的还有诸多“顶梁柱”基金经理,如恒越高楠、新华栾超、工银瑞信王筱苓等。

今年上半年,随着权益市场震荡回暖,近两年业绩较差的明星基金经理迎来一波业绩反弹。张坤、刘彦春、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净值均迎来反弹。但从近三年回报来看,多只“明星基金”的亏损仍超30%,投资者等待基金回本仍然需要时间。

今年7月18日,顶流基金经理张坤披露其在管基金产品2024年二季报,其最新产品运作和持仓情况随之浮出水面。整体来看,张坤的重仓股仍以白酒股为主,仅易方达亚洲精选前十大持仓没有白酒股。张坤管理的4只基金中,只有易方达亚洲精选二季度实现正收益,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7.19%,其管理的其它3只产品均录得亏损,二季度报告期内,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下跌2.92%,易方达优质精选净值下跌3.82%,易方达优质企业净值下跌2.10%。张坤在二季报中说:“当下市场由于悲观的预期。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耐心。”基金赎回加上净值回撤,张坤二季度末在管基金规模较一季度缩水30.51亿元。这表明,有部分投资者已经没有耐心了。

一部分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了离开公募奔向私募;一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卸任减少管理产品;还有一部分基金经理在努力调仓适应市场试图回本。当光环褪去,基民们才发现原来明星基金经理原来也没有那么神,他们可能也会跑不赢指数。而现实中的基金经理们大多选择谨慎低调。今年以来,北青报记者也多次试图联系百亿级明星基金经理,但得到的答复都是“不想在媒体露面,希望先做好业绩。”

在2021年高峰期进场的基民们一部分选择了“割肉离场”,大部分选择了躺平等待回本。但是没有人知道,“回本”的时间会有多长。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出走”背后:公募“去明星化”成趋势 构建团队渐成共识
证券日报 2023-02-24
半两财经 | 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精准踩点 新的一年哪只基金回血最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1
逾两百名基金经理出现变动 良性流动是行业发展必然结果
财联社 2022-10-11
半两财经 | 限购、放开、再限购 这两个月基金经理缘何总变策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30
明星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曝光 新进持有20股
证券时报 2022-08-29
半两财经 | 20天内50多只基金取消限购,基民如何买基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5
913家公司二季度以来获公募基金调研 六大顶流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证券日报 2022-05-21
奔私潮再涌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释放看多信号
上海证券报 2022-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