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车头部重新洗牌 月销2万已成新门槛 抢占“端到端”自动驾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03 12:57

业内对于发布销量周榜是否属于“低水平内卷”的争执尚未烟消云散,8月1日,新造车企业一月一度的销量比拼再次上演。

6月促销活动以及半年度冲量使部分潜在需求提前释放,7月主机厂和经销商进入季节性休整期,被认为是传统汽车销售的淡季,但部分新造车企业当月交付量同环比双增长,似乎在力证“淡季不淡”。

具体来看,理想汽车蝉联交付榜首,时隔6个月交付量再次重回5万;问界和理想的销量缠斗仍在继续,前者以9500辆之差落后理想;蔚来汽车、零跑汽车月销稳定在2万辆以上,这一数字成为造车新势力比拼的新门槛;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和小米汽车三家仍在1万辆左右徘徊。

“7月车市进入传统淡季,整体表现稳定。暑期旅游热潮及‘以旧换新’政策激励,为车市注入新活力,促进部分消费释放。综合预计,7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175万辆左右,与6月相比基本持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方面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今年1~7月,新造车企业销量出现明显分化,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集中——理想和鸿蒙智行均突破20万辆,牢牢占据第一梯队;零跑、蔚来、深蓝、极氪等紧随其后,均超过10万辆;小鹏、哪吒徘徊在6万辆;极狐、智己、岚图等尚未突破4万辆,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谁先上量值得关注。

蔚小理“端到端”竞争打响

经历了首款纯电车型失利、裁员、车型升级迭代、组织架构调整后,理想汽车7月再次迈过5万月销量大关,距离上次单月突破5万辆已过去6个月。7月理想汽车交付5.1万辆,同比增长49.41%,创历史新高。今年1~7月,理想累计交付约24万辆,完成其年度目标(56万辆~64万辆)下限的42.9%。

零跑汽车超越蔚来紧随其后,连续两个月交付破2万辆,7月为2.2万辆,同比增长54.12%,月交付量创新高。零跑汽车官方表示,零跑C16上市首月大定破万,并在全国开启交付,助推零跑销量更进一步。今年前7个月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0.88万辆,实现年销目标(25万辆~30万辆)下限的43.5%。在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的期望里,零跑汽车有望在15万元至20万元价格段实现月销3万辆规模。

蔚来汽车已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7月交付新车约2.05万辆,同比增长0.18%,但环比出现3.35%的下降。蔚来董事长李斌曾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的两封全员信中提及“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确保销能尽快转化为销量。目前蔚来多卖车的努力正在体现。今年1~7月,蔚来交付新车近10.8万辆,同比增长43.85%,实现其年销目标(23万辆)的47%。

小鹏汽车7月维持万辆水平,共交付新车1.11万辆,同比增长1.24%;1~7月,累计交付6.32万辆,同比增长20.46%,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28万辆)的22.5%。小鹏汽车将MONA M03视为提振销量的下一个抓手,8月1日该车型首批展车陆续抵达全国百城门店,预计将在8月正式上市并公布售价,对其全年销量贡献度几何有待市场检验。

此前连续5个月同比负增长的哪吒汽车终于转正,但排名依旧“垫底”,7月交付超1.1万辆,而上年同期交付量约1万辆;今年前7月哪吒累计交付6.48万辆,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30万辆)的21.6%。据了解,哪吒将在下半年全面升级品牌,并计划于三季度推出一款全新轿车。同时哪吒汽车加速全球化战略,根据官方数据,纯电SUV哪吒X在泰国上市72小时内,订单量突破1000辆。

“美国人在想怎么把端到端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做得更好,怎么能够做得比人更好。而中国的科技公司还在‘卷’周销量榜,在想办法赚钱。”对于近期热议的“周销量榜”话题,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言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同日,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表示:“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随后,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社交媒体上以“掩耳盗铃”的故事作出了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销量周榜的态度不一,但造车新势力已打响了端到端大模型的竞争:近日小鹏宣布将向全球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XOS 5.2.0版本,XNGP实现全国范围内“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的全量开放;蔚来发布智能驾驶技术架构NADArch2.0,在算法层升级为引入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构,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生成驾驶决策,减少传统方案中的信息损耗;稍早之前,理想汽车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

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再提升

造车新势力6月交付同环比增长之际,小米、岚图、深蓝等新能源品牌也持续回暖。

热度居高不下的小米汽车已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小米创始人雷军透露,预计小米汽车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冲刺年交付12万辆目标,迄今为止,小米汽车已交付超3万辆。

从6月份开始,小米汽车工厂已经开始实行双班生产,各车型交付周期较此前缩短两周左右,但等待周期依然较长。目前小米SU7标准版和Max版本的提车周期均超过半年,过长的等待时间以及竞品车型的优惠力度分流了小米SU7的部分用户。有小米汽车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增订单量较之前明显放缓”。

自年初以来与理想汽车上演双雄争霸赛的问界7月交付4.15万辆,环比微跌,其中问界M9交付1.8万辆,问界新M7为1.66万辆,问界新M5单月交付6926辆。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此前透露,问界品牌后续将冲击月销量5万辆。

问界系列车型亦拉升了赛力斯汽车的销量表现,7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万辆,同比增长508.25%;今年1~7月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4.3万辆,同比增幅为369.95%。

从鸿蒙智行官方数据来看,7月智界S7交付2555辆。不过近日二次上市的智界S7被多位用户曝出经过漫长等待后提车仍遥遥无期,而且相关责任方没有给出合理解释。据悉,此次交付难的问题集中体现智界S7入门版本车型(智界S7 pro)上。

多位鸿蒙智行销售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pro版本未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订车用户很少,搭载智驾的max和max+车型卖得更好。多位销售人员也优先向消费者推荐智驾版本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7个月,理想与鸿蒙智行销量仅相差1000余辆,随着鸿蒙智行享界S9、智界R7等新车的发布,双方的竞争将愈发激烈,地位或将反转。

有人欢喜有人忧。2023年销量一路高歌的广汽埃安7月销量有所滑落,交付3.5万辆,同环比均出现下降。今年前7个月其累计销量21.3万辆,仅完成70万年销目标的30.4%。7月埃安推出了第二代AION V霸王龙,共推出7款配置的车型,售价区间为12.98万元~18.98万元,起售价较现款车型下调超2万元。考虑到交付周期,新车对销量的贡献将在8月体现。

“全新AION V有更低的价格,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要做13万元~19万元纯电A级SUV细分市场的前二。”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极氪汽车7月交付超1.56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下滑超20%,当月中旬极氪推出MPV车型新款009,十天内大定订单量突破6000辆。极氪方面表示,极氪正利用夏季高温设备检修期,进行为期约三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产线升级改造,并为今年四季度单月交付挑战3万台的产能需求提前布局。今年1~7月极氪共交付超10.35万辆新车,完成年销目标(23万辆)的45%,下半年,极氪还将推出首款中大型SUV极氪7X和大五座极氪MIX两款新品。

其他新能源品牌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深蓝汽车7月销量1.67万辆,同比增长26.94%。深蓝S7的改款车型深蓝S07于日前上市,同样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售价区间为14.99万元~21.29万元,顶配车型进行了小幅价格下调,部分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辅助系统。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称,“今年4季度将实现月销3万辆”。

极狐7月销售8017辆新车,同比增长329%;岚图汽车和智己汽车当月分别交付6015辆和6017辆,同比分别增长97%和249%,今年前7个月二者累计销量分别为3.64万辆和2.9万辆,分别完成既定目标的36.4%(岚图10万辆)和24.2%(智己12万辆)。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岚图汽车第四款车型——岚图知音计划今年8月开启预售。

乘联会数据显示,经初步推算,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约173万辆,同环比均微降2.0%。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增长迅速,对新能源市场构成有力支撑。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可达到86万辆,与6月基本持平,同比增长34.1%,渗透率预计进一步提升至49.7%。

当月销万辆成为常态,新势力销量榜单趋于稳定,极少数尾部新势力仍在艰难求生,淘汰赛逐渐转为规模赛,头部新造车企业的较量将愈发激烈。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加速洗牌的2024年车市 比亚迪超越上汽问鼎“销冠” 新能源成“杀手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04
“新汽车”收官2024:问界新M7全年交付近20万辆、小米汽车瞄准30万辆“新目标”
澎湃新闻 2025-01-01
11月新势力冲刺收官赛:理想、鸿蒙智行稳坐前二,零跑单月交付首超4万辆
澎湃新闻 2024-12-02
“新汽车”年终“冲刺战”打响:埃安反超鸿蒙智行 小米连续两月交付超2万
财联社 2024-12-02
抛弃“唯纯电”论,混动成新造车头部阵营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见证历史!新能源车“大爆发”
中国基金报 2024-11-03
新造车“银十”成色十足:零跑、小鹏创新高,小米月销首破2万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2
比亚迪10月销量突破50万辆 造车新势力交出超预期成绩单
证券时报网 2024-11-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