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求职该如何先学“避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07:30

又到一年毕业季。根据近年来不法分子常见的伎俩和套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月27日发布消息,提示求职者严防十大骗局,保护自身安全。(5月29日《南国早报》)

毕业季也是求职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近日发布需要求职者警惕的“十大骗局”,可以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也可以说,这十大骗局都是以往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踩过的雷,掉过的坑,所以希望能够警醒现在的求职者,尤其是刚刚踏入社会,还缺乏一定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示求职者严防“十大骗局”,并非是像某些人认为的求职骗局让人防不胜防,而是为了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警惕,提高防骗“避坑”的能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求职者,如果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能够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资讯,又秉持理性、务实、稳健的求职态度,就应该可以避免掉入各种求职陷阱。

先说常识性的问题。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押金、岗位稳定金等各种费用。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这类招聘陷阱的特点是门槛较低,打着“轻松兼职、薪酬丰厚”的幌子来诱骗求职者。

面对这样的招聘陷阱,求职者应该明白,凡是正规的企业招聘,都不会工作还没定,工资还没发,就先要求求职者交纳各种费用。这是求职者需要具备的基本常识。因为正规企业的招聘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经费和预算,不可能反过来要求职者先交费。同时,一些仅需点点鼠标、在手机上操作一下就能够赚大钱的工作机会,更不可能无缘无故落到求职者的头上。如果真有这样的赚钱机会,那么招聘方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亲戚朋友找来,还轮得到求职者?明白了这样的常识,这类招聘骗局,也就不会有求职者上当了。

再说大学生求职者充分利用信息资讯,避免踩坑的问题。不少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引诱求职者上钩后,可能将其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甚至进行非法拘禁、虐待等。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通过所谓内部推荐进知名企业、国企、央企或者优先录用等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高额费用。

遇到这类招聘企业,求职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寻找这些企业的相关联系电话,自己打电话进行求证。而一旦求证了,骗子所说的种种话术,也就不攻自破了。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大学生求职过程需要查证相关信息并不难,这也为成功避坑提供了客观助力。

当然,如果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一些企业“假试用,真使用”,或者是试用期不给工资等等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事情,那么就应该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签订劳动合同前,求职者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求职者应高度警惕劳动合同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

文/天歌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形成避“坑”填“坑”合力保障高校毕业生求职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4
高薪急聘当诱饵虚假招聘骗钱财 教育部提醒 毕业生求职需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法治日报 2024-06-11
3万元进“大厂”5万元能“内推”?这些求职陷阱要警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1
依法填平招聘暗坑陷阱
法治日报 2024-05-25
教育部发布高校毕业生求职提示 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骗取钱财
法治日报 2024-05-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