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连日来,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使自然欣欣向荣,为人们每天的生产生活提供各种资源。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健全政策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种类,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
不过,受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不少威胁。生物多样性一旦遭到破坏,那么提供粮食、医药、淡水、过滤污染物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人们将面临食物不足、清洁水源缺乏、空气质量下降等多重问题。而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如果物种基因还未开发就永远失去,损失则无法估量。也正因如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家园未来,不只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事实上,我国环境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了公众参与原则。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多个政策文件,为全社会参与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引导。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全民行动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行动之一,提出编制出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方案,拓宽全民参与渠道,创新发掘适宜不同人群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等,这将进一步保障公众的参与权,激发公众热情和积极性,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你我从日常小事做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减少食物浪费和过度消费,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买新奇宠物、不随意放生,积极举报滥捕滥伐、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做力所能及之事,更好地爱护、保护自然,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林楠特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