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应更好发挥社会资本优势,创新城市管理,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成渝、山东等多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从“一网通办”数百个新增服务事项,到实时监测到站旅客数量,采取地铁延时收车措施等,城市的“智慧”含量越来越高,“数字+”成为感受城市活力的一扇窗口。
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涵盖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数据资源、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智慧应用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涉及技术层面问题,更是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社会参与等多方联动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并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对于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和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发布修订后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的主要目的应当为“发挥社会资本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民间投资,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社会资本具有灵活性高、创新性强、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社会资本作为财政资金和国有企业投入的有效补充,能够提升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例如,北方某沿海城市推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智慧交通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造了城市级静态交通管理云平台,实现停车场、停车位信息共享。该地利用动态交通流量预测、静态交通辅助优化等方式,建立动静协同的智慧交通综合治理体系,不仅获批“产业集群培育专项—强链计划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实现了技术突破,还明显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这一案例充分说明,社会资本在推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又如,在智慧医疗领域,社会资本的引入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社会资本投资的医疗机构,借助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仅能满足市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推动了医疗行业创新发展。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应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优势,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具体来看,一是出台配套举措等相关政策。地方政府通过发布清单、建立资源整合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为社会资本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根据公共服务细分领域特点,建立专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资本和市民合力,共同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二是注重提升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包括加强信息技术研发、推动数据共享开放、鼓励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以技术创新引领服务创新,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关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此外,还应加强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社会资本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能够切实发挥积极作用,避免出现市场失灵等问题。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社会资本在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通城市数据血液,共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让市民感受覆盖全域、连接万物的“全场景智慧”,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灵活敏捷、精准高效的智慧城市服务。
文/张林山 李叶妍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