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武汉的袁先生家里卫生间漏水,他随即通过某电商平台联系了一家维修店铺。商家称能采用注胶方式快速维修,袁先生便按照商家店铺页面10元的标价下了单。当天下午4点左右,两名维修人员来到袁先生家中,简单检查一番后,便开始打孔注胶。让袁先生意外的是,本以为只是简单的修补,花不了多少钱,结账时对方竟要价7300元。(2月22日《工人日报》)
10元下单防水补漏维修,结账时竟被收取7300元;电话里说的50元上门开锁,最终花费近千元……“家庭维修”的不合理收费现象并不少见。据相关报道称,广州有市民因房子漏水在网上约了维修工,对方使用“钻孔注胶”法,往墙体注入几十斤胶水,收费3万多元。但事后不仅渗漏问题没解决,投诉后涉事人还玩起了“失踪”。面对此情况,消费维权面临着巨大挑战,存在极大难度,暴露出家庭维修行业的问题。
家庭维修行业准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行业发展并不规范,这也给不良商家和维修人员以可乘之机。调查显示,我国有两三百万人长期从事家电服务业,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虚假维修、小病大修、偷梁换柱等情况群众反映强烈,成为久治不绝的难症。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颁布了《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令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有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虚报故障部件等四种行为。线下消费维权渠道也不少,不过受维修平台频繁更换电话号码,无处寻人,证据收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维权成功率和自信心。
良好的市场秩序不应允许“维修刺客”乱象长期存在,强化对行业治理的公众诉求日益强烈。从已有的情况看,要实现有力有效的治理,破立并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一方面,对行业乱象要有相应的标准对冲,让维修价格有可参照的指南,维修项目包括的内容、对应的价格层次等,让消费者有参考的依据,在维权时也能作为必要的证据。时下一些维修人员漫天要价,就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和价格指南。
这就需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参照其他行业的通行做法,成立家庭维修的行业协会,为常见家电的常见维修项目所涉及的耗材、人工费划定价格区间,推动维修收费走向透明化,避免“小病大修”。同时督促家庭维修平台制定合理的分成比例,防止成本转嫁和利益分配不均成为“维修刺客”的诱因。在此基础上,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快查快办的反应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严格的监督来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
另一方面,应以群众诉求为中心构建规范化的需求解决渠道,发挥公益性和公共化的引领作用。简单来说,就是要构建规范化的维修通道,让信息更透明、收费更规范。如上海市物业中心开通了第三方特约维修服务热线,推荐一些可靠的维修渠道,甚至可以直接设立“便民服务维修中心”,以官办或官管的方式达到“规范替代”的效果。还比如北京起草了《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家电维修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及计价方法都应明确标注,把家庭维修的价格纳入“制度笼子”,用靠谱渠道替代不靠谱的路径,消费者就有了安全可靠稳定的选择空间,“维修刺客”也就没有生存空间。
由此再加对消费权益保护的宣传,引导消费者在在选择维修服务单位的时候,建议提前了解对方的实力,还有要清楚自己的预算范围,在与维修方签订合同时,详细讨论自己的需求,并确保明确的沟通,更加注重事前预判和价格议定,加强证据收集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维修刺客”坐地起价顽疾才会得到根本消除。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