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大巴看中国》为文旅融合打个young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19:36

中秋国庆假期,你想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9月27日和9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总台内蒙古总站,共同推出《乘着大巴看中国》丝路西游季阿拉善站融媒体直播节目,节目以“与世界一起看阿拉善”为主题,将央视频大巴车打造成为移动的演播室,以轻综艺的节目样态,全方位立体展示阿拉善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地方打造“苍天般的阿拉善”城市名片,带观众体验打开阿拉善的“一万种”可能。

截至目前,2集节目全网播放量超1130.6万,全网话题总阅读量达7719.6万,同时,海外触达主流媒体422家,获得广泛传播,海外阅读量超54万,覆盖潜在受众约为1.5亿人。节目更是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引发海外朋友驻足关注。

多彩文化“变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流传千古,但阿拉善的文化符号,绝不只有沙漠。阿拉善岩画年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期,居延汉简,可以说是记录两千年前汉代边塞地区情况的“百科全书”。

《乘着大巴看中国》丝路西游季充分挖掘当地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骆驼文化、航天文化、赏石文化等文化资源,以“小屏幕+大容量”的方式,用2集内容呈现阿拉善丰厚灿烂的文化。

节目中,嘉宾不仅在大漠奇石博物馆观赏阿拉善奇石,还实地探访了东风航天城,在火箭发射的位置为网友送上“宇宙级的浪漫”,也再次激发了网友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节目组还特邀阿拉善当地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为大家展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毛毯继承了阿拉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具有弹性强、光泽度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秀美的图案而著称于世。2008年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除此之外,节目嘉宾还走进蒙古包,体验了“蒙古族服饰制作”,感受了包括驼鞍、驼韂、毡垫、脚镫、驼铃、驼印等驼具制作在内的“蒙古族养驼习俗”,触发了网友与非遗传承之间的“超链接”。悠扬的长调,陶布秀尔弹唱、沙力搏尔式摔跤等更是展示了阿拉善丰富多彩的文化“变奏”。

“云游”绿水青山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古庙,巴丹吉林沙漠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广大网友也在镜头中,看到了五彩斑斓的多巴胺配色。阿拉善天蓝水清地绿沙净,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而这背后,是淳朴勤劳的阿拉善人民在沙海中追青逐绿、踩下的绿色坚实脚印。节目中,嘉宾不仅争做“护沙人”,现场体验“扎草方格”,助力阿拉善防沙治沙。也使出浑身解数,为阿拉善“代言”,在牧民家中第一次尝试了“挤驼奶”。这也是节目聚焦阿拉善依托沙漠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讲述当地绿色沙产业新业态的努力。

“央地联动”赋能

节目播出时间恰逢中秋国庆假期,节目组深知年轻人的心之所往,作为一档年轻态轻综艺节目,节目组不断探索契合用户心理的内容表达。

从第一集的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大漠奇石博物馆、策克口岸、通湖草原到第二集的大漠胡杨林、黑城遗址、东风航天城、巴丹吉林沙漠。总台主持人宫岩、张祎、马跃、梁璐、总台记者崔霞、旅行博主曹雨等亲身体验射箭、滑沙等极具特色的休闲方式,在“游戏王”和“显眼包”之间切换角色。这样游戏化的节目设计和“旅行搭子”似的伴随态游览以及品质感的原创内容,带给网友沉浸式的文旅体验。

夜幕之下,在篝火、烟花、长调、舞蹈的氛围里,点亮“沙漠星空音乐会”的节目编排让观众松弛下来,引发网友内心深深的共情,网友也随着音乐更真切地感受到阿拉善的大漠风情。

同时,节目深刻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实现多维度触达,多平台传播,受到了422家海外媒体的关注,提升节目的国际影响力;地方媒体也纷纷助力发声,为大家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阿拉善。

作为总台重要的文旅IP,《乘着大巴看中国》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在此次融合传播实践中,以“央地联动”的模式,不断拓展文旅赋能半径,为聚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让更多人了解到阿拉善神奇辽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灿烂的的历史文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