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商务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财经委会议部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开放合作中助力建设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激发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大底气。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过去10年年均增长7.9%;网上零售额达到13.8万亿元,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同时,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为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升级创造了广阔空间。商务部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一是促进大宗消费。聚焦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一批扩大消费的举措,促进释放大宗消费潜力。下一步还将推动落实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二是创新消费场景。以“2023消费提振年”为主线,围绕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等主题推出网上年货节等近百场特色活动,下半年还将推进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等活动,积极营造“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二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认定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6个智慧商店。三是完善消费设施。出台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政策文件,支持新建和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和商贸中心。积极协调推动完善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促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外贸连接产业和市场,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合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跃居全球第一位、第二位,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近年来,绿色低碳产品贸易发展较快,2023年上半年“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61.6%,为外贸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部署,商务部加快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以贸易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内产业创新升级。一是优化货物贸易。做强一般贸易,加强品牌、质量和渠道建设,帮助汽车等重点产品建立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加快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扩大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二是创新服务贸易。加快推动出台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推动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出台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推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三是发展数字贸易。制定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稳步推进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和重要载体,要激发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目前,在华外资企业以不到全国企业总数的2%,贡献了1/3的进出口额和1/6的税收,成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技术领域引资力度明显加大,占比从2012年的12.8%提升至2022年的3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占制造业引资比重从19.1%提升至36.7%,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引资比重从8.9%提升至36.4%,对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吸引外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扩大市场准入。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经多次修订,已分别减至31条和27条,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资基本放开。下一步,将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更多经验复制推广。二是提高引资质量。办好“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等专项政策以及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领域。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常态化交流、针对性服务,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困难问题,推动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大加快了产业体系现代化进程。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出新要求。我们将加强引导,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引导内陆及边境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平台载体作用,落实好推动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内陆及边境地区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升级。二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提高产业合作质量水平。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合作,推动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更好发挥产业聚集合作的平台功能。三是加强新兴领域国际合作。顺应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发展趋势,积极开拓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蓝色经济等新领域投资合作,大力发展“丝路电商”。
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经贸规则博弈更加激烈。商务部将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产业开放合作。一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以及与海合会、以色列、塞尔维亚、洪都拉斯、秘鲁等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帮助地方和企业用好用足已签署自贸协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建设制度型开放新高地。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加强试点措施系统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路径,为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议提供实践支撑。三是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健全风险防控制度,探索构建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完善现代化出口管制体系,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贸易调整援助等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开放监管能力。
文/郭婷婷(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