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2023年顺义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获悉,顺义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顺义区科技创新发展,顺义区科技创新主体快速增长。截至目前,顺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1743家。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45家、同比增长213%。6家科技企业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顺义区研发平台初具规模。据了解,顺义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科技研发机构33家。北京仿生界面科学未来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落地顺义。
近年来,顺义区投入产出持续提升。2022年顺义区专利授权量732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5件。科技服务业营收取得“开门红”,一季度实现营收实现24.1亿元。
随着成果转化全链提升,顺义区加强“三城一区”联动,与北航、首医大等6所高校签订26个科技成果早期项目入区协议,累计投入资金912万元。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至3家,获批市级标杆型孵化器3家。力达康等3家企业立项承接市科委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任务。2022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4.7亿元。顺义区成功纳入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区。
顺义区创新生态逐步优化。先后出台《顺义区促进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实施“梧桐工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4家,引进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及专业技术人才。落实《顺义区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新动能行动方案》,重点建设12个应用场景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食品安全保障溯源平台”项目入围市级重点场景示范项目。
新认定市级科普基地3家。2022年顺义区围绕社会群众、机关干部、学校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特色科普活动249次,受众近100万人次。
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晓俊表示,2023年,顺义区将大力实施高新“三大工程”,引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全力承接高校国重实验室,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打造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建设高精尖产业集群。开展“科创17条”项目征集,释放政策红利。培育市级科普基地,打造高质量科普活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