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价格战”硝烟弥漫,谁是最后赢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0 11:20 阅读量:41425

4月,深蓝、吉利几何、领克等一众车企相继宣布新能源车型降价。这场最早于今年1月特斯拉官宣降价引发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至今,已有约50个汽车品牌跟进降价。

从政企补贴到终端让利,这场已经持续了4个月,从新能源汽车市场蔓延至燃油车市场的“硝烟”究竟何时散去?“集体”降价,谁又会是最后的赢家?

“疯狂的车市”

3月,继奇瑞新能源、上汽大众等车企官宣降价后,4月,新一波加入“价格战”的车企也纷纷开始入局。4月3日,吉利几何发布消息称,因新能源成本下调,回馈补贴至高13000元。

此后,4月10日,深蓝汽车宣布开启“深蓝品牌周年庆”活动,官方指导价16.89万元起的SL03,降幅近2万元,补贴后起售价降至14.99万元。

领克.jpg

4月末,领克汽车也发布公告称,受惠于电池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现对旗下新能源产品(PHEV插电混动)官方指导价进行下调,至高下调8000元。此次价格调整,涉及领克01新能源、领克05新能源、领克06新能源、领克09新能源,价格调整已于5月1日0时起生效。

据不完全统计,4月,含欧拉、思皓等车企在内有近10个汽车品牌,官宣推出购车补贴政策。除了车企自身让利之外,星途汽车还联手天猫汽车开启补贴活动。用户在天猫汽车购买2023款星途凌云和凌云S车型,至高可享补贴2.8万元。有媒体粗略统计,4月含车企、地方政府以及汽车电商平台等在内,共推出购车补贴金额高达上百亿元。

福特电马.jpg

此外,起亚、福特等车企,根据3月公布的优惠政策,旗下的起亚狮铂拓界、福特电马等车型优惠截止日期为4月30日。刚好可以与4月“后入场”的车企继续处于同一个“降价”赛道上,价格之争毫不相让。

不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这场最早由特斯拉引起的新能源车价格之争,已然演变成了整个车市的“混战”。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价格战刚刚开始,中国还有15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说明价格战还不够惨烈,还没有打到大家过不下去的程度。3月份是库存车的价格战,进入到4月份以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的价格都非常具有竞争力,而且我认为,未来价格战竞争将更激烈,是躲不过的。”

“掀桌式”定价

在这场“价格战”中,除了官宣降价之外,有的车企另辟蹊径,选择从源头上就先下手为强。4月别克首款基于奥特能平台打造的别克E5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20.89万元起。作为一款中大型纯电SUV,定价仅20万元起。以在同级别产品中更足的诚意,强化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也由此引发了众多用户的激烈讨论。

海鸥.jpg

除了合资品牌之外,不少自主品牌也加入到了队伍中“把价格打下来”。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汽车,此前不仅推出了10万级“油电同价”的秦PLUS DM-i2023冠军版,将DM-i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10万。同时,正逐步加快品牌之间的市场下探。4月,海洋网迎来市场下探入门级的全新小型电动车海鸥,预售价格仅为7.88万-9.58万元。据悉,新车开启预售仅24小时,订单数量已超过1万辆。

北青传媒汽车统计发现,4月上市的新车中,从紧凑型SUV极氪X到20万级双门跑车哪吒GT,似乎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上,将新车“价格打下来”已然成为各大车企的“常规操作”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各大车企在开启“掀桌式”定价时,虽然能为销量带来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是整体来看,想要久立于“江湖”更需要的仍然是过硬的品质和信得过的性价比。

“逆向”涨价、不入局

除了“价格战”入局者之外,也有静观其变的“佛系”选手。北京现代、上汽奥迪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曾公开表示:“参与到这种‘价格战’的话,对于汽车品牌厂商来讲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对于消费者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产品。”此外,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杨嗣耀也曾表示,价格战没有换来整体市场的增长,上汽奥迪会坚持自己。

相较以不变应万变的北京现代和上汽奥迪,还有直接“涨价”的特斯拉。进入5月的第二天,特斯拉便宣布Model 3和Model Y车型涨价2000元。仅隔三天,5日特斯拉再次上调售价1.9万元。摇身一变,特斯拉从今年“价格之争”的最初“组局者”变成了最早的离局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北青传媒汽车采访时表示,如今,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客观因素影响的困难时期已经过去。锂、铝等原材料价格回归到理性区间,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释放出利好信号。对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时,车企推出保价、降价政策,是为了抢占更大市场。自今年1月特斯拉突然宣布降价以来,合资、独资、自主品牌等众多车企都投身到了此次市场竞争中。但是,降价不是唯一的市场杠杆,不能仅靠“掀桌子”的方式解决,需要更全面、理智的分析和判断。目前,市场降价的高峰已经过去,接下来,各大车企想要快速提升市场占比率,需要通过加快创新研发的方式,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文/周晶

编辑/周晶

相关阅读
550天车市价格战之后:少数回调、多数观望、部分仍以价换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31
比亚迪越野车“豹5”降价5万元 车圈“价格战”还在继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汽车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经济日报 2024-07-26
太突然!全面退出!汽车价格战进入下半场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2024-07-17
车市竞争不能只靠价格战
经济日报 2024-06-14
车市价格战再升温 “电比油低”真的来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3-06
实探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多品牌卷价格卷服务 价格战尚未熄火
证券日报 2024-02-03
多家车企放大招!“价格战”再起?
中国基金报 2023-10-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