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为河西走廊立传,赓续民族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5 21:00

2月26日下午,春意融融,“为河西走廊立传,赓续民族精神”——长篇小说《凉州十八拍》新书分享会在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和三联韬奋书店共同主办,邀请《凉州十八拍》一书作者,诗人、小说家叶舟,同著名作家、评论家施战军,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和著名诗人、评论家杨庆祥一席座谈。分享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主持进行。

《凉州十八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继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长篇巨作《敦煌本纪》之后,创作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也是叶舟长期行走勘探河西大地、悉心开展文化考察的最新成果,更是一部力图书写河西走廊心灵史、贸易史和军事史的皇皇巨著。

聚焦河西走廊,以写作搭建民族的心灵结构

谈及对作品的第一印象,评论家施战军首先提到了小说的题材和风格:“《凉州十八拍》写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分量、重量的题材。叶舟驾驭这个题材的各种方式就像一架沉重的历史战车在往前走。”独特的题材和关切形成了小说全新的美学风格,施战军评价道:“这部长篇小说充分展现了一河多源的文化力量、一体多面的历史力量和正邪两赋的人物把握、才学合体的叙事把握。这个小说时刻都有一种风声,这个风声类似于古诗里写到的‘北风卷地白草折’,那种边塞的苍莽。你又会感觉有很多轻盈而不虚飘的东西,既飞天又扎地,在天上飞的观照着大地,长在地上的又好像随时可以去天上翱翔……”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读这样的作品,就像喝蜜,喝的是荆花蜜;读过样的作品,你会流泪,泪会砸向尘世;读这样的作品,叶舟会让你热爱,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赤子。”他又从叶舟的创作经历角度切入,谈到写作题材与个体经验的融合:“叶舟本人的经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禀赋和作为小说家编故事的才能,以及他对各种历史、自然信息的吸收,尤其是在西部,像敦煌这种地方的自然和历史、经文和经典本身的融汇,如此叶舟就有一种便利,能够把这些东西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会形成《凉州十八拍》这种小说。”

“说到与西部相关的书写和想象, 叶舟的作品虽然源自西部,但肯定远远超越了西部,甚至是超越了中国,超越了单一的汉语的想象和疆界。”著名诗人、评论家杨庆祥评价道,并从叶舟“根源于西部的写作”中发现了更多超越性、世界性的意义。“叶舟的作品摆脱了单一文学史的建构或者想象的维度,其实是指向了更开阔、辽阔的文化和历史的维度。长篇小说如果仅仅讲一个故事或者传奇人生是不够的,长篇小说一定是民族文化或者民族心灵结构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真正流传下来。”

一曲气势磅礴的长歌,熔天地万象于一炉

《凉州十八拍》共三卷、十八章,总计134万字。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评价称:“《凉州十八拍》首先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长篇小说,洋洋洒洒像大江一样往前奔腾,把家国命运在动荡时代做出了文学的呈现。”小说以河西走廊为背景,以凉州为原点,跨越晚清、民国近四十年,出场人物达百余人,堪称是一幅河西民间社会风俗的全景图。三位嘉宾在对谈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及这部作品包罗万象的庞大体量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李洱从《凉州十八拍》与《胡笳十八拍》的关系出发,用“骚体”来形容叶舟的小说创作:“《胡笳十八拍》写忠义、悲凉、博大,就像庄子说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是那样一种磅礴的景象。泪水也是磅礴的,景象也是磅礴的,这种在酷烈大地上奔走的忠义之士的描述,在中国文学当中确实是罕见的。”“从晚清到民国,凡四十年间的风土、器物、人物,在他的哺育、浇灌、笼罩下,浑然一体;河西走廊所联通的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以及在不同文明当中卓然而立的人物,又相互触动、感发,前呼后拥,鸟儿问答,交相呼应。叶舟,天纵奇才,让人佩服。”

施战军称《凉州十八拍》是一部“诗史融通的百科全书”,他评价道:“《凉州十八拍》是我们这个时代、这几年文学创作当中的一个传奇。”“古今中外都有吟游诗人,藏族、蒙古族则有自己的民族史诗,而《凉州十八拍》非常自觉、非常自然地运用了《胡笳十八拍》的长歌体式,居于西部却做了天下长旅,在读的过程中,读到的是具体的故事,甚至常常是人在绝境之中、幽黯之中的故事。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将‘经书的神圣’和‘说书的神奇’两者融合得极好的作品,有一种跌宕的各自命运和大故事的平衡感。”

以伟大而静谧的家国叙事,续写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

“不仅是诗史融通的百科全书,还是中华民族的义勇之书。《赵氏孤儿》我们都知道,这部书里有好几重的孤儿,背后是大家的孤勇,孤勇的人团结在一起就能爆发出有力量的东西;展现的是义,不是狭隘的小义,它展现的是救亡之义。”“尽管是诗意的故事,但背后总是有醒木声震颤耳畔……”施战军更进一步从书中所隐含的“救孤”隐喻,点出《凉州十八拍》精巧繁复的结构之中巨大的历史文化力量。

叶舟以一个关键词“续命”来说明自己的创作是出于一种“反哺”的情怀:“书中的主人公叫徐惊白,他还是婴儿时,来自北疆的人口齿不清,说他姓‘续’,北疆的死士就说,‘续命的续、续香火的续’。”“我想每个人的发心都是良善的,因为我们都是这个文化、这个文明的儿子,所以我们也有一种反哺的情感存在。”

杨庆祥从小说情节设置的特定历史背景出发,谈到小说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一种“原生命”:“叶舟的顾山农、徐惊白就是被丢失、被文明重负击垮的,被我们遗忘了的中国人的形象。芥川龙之介和杜威之前看到的中国人的形象是被压垮的形象,而他们身上有中国人的元气和原生命。真正中国人的原生命就是顾山农、徐惊白这样的生命……他们内向、隐忍、孤勇,能够以一己之力反抗社会的不公、不平。真正的忠义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生命身上的,这就是小说中‘赵氏孤儿’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

而在人物塑造的背后,更是一种道义的家国情怀在支撑。叶舟提到:“我们这个文明的初始,其实就是从那些时段里一寸寸地续命续下来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前往西域求法僧,有名有姓的是六十七名,最有名的是玄奘。这帮少年真的是极速燃烧,像一只火炬一样烧完就算了,反正火炬里只有那一坨灯油,迅速把自己燃烧干净,完成这一幕光阴里重大的使命。”

杨庆祥进一步评论道:“在往下坠的历史里该怎么飞起来?少年徐惊白就是飞的形象,中年顾山农是隐忍的形象,正是因为有了救孤,才有少年中国,才能飞起来。五四那代人是历史里飞起来的那代人,但前提是有牺牲。我们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救孤,不断的孤勇里获得新生。所以,叶舟的小说提供了中国人生命的救赎图景,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李洱也赞同这部作品中蕴藏着一种“伟大精神”:“读这样一部小说,你会感觉月光之下大江奔流,仍然有静谧的、安静的感觉,在这之中形成了从晚清到民国四十年的历史;在背叛中写忠义,最后‘忠义’这个词成为人类精神的写照,这给人安静、平安、喜乐,以及普降人间的沉稳静谧之感。伟大精神一定是静谧的。”

《凉州十八拍》(全三卷),叶舟著,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2022年12月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甘肃河西走廊旅游宣传联盟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刘学安长篇小说《留城吟》上市 再现汉张良封地古留城不为人知的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活动|第八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3)揭晓暨长篇小说论坛于海安市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7
文学|杨典的最新长篇小说《赤兔博异馆》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被“误读”为报告文学的长篇小说
新民晚报 2023-12-04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今天启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3
一箱油穿越河西走廊 MAZDA CX-50行也挑战极限续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兰张三四线铁路翻祁连山穿“地质博物馆” 完善河西走廊高速铁路网
中国新闻网 2023-08-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