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托翁深刻道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律”:幸福是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协调形式上的单一性,呈现出幸福家庭生活的相似性;在不幸福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于冲突状态,造成冲突的原因多样,所以这样的家庭各有特点。
幸福是一种精神自足的状态,也是家庭成员共同创造的一件“艺术品”。懂得尊重,懂得珍惜,维系好家庭秩序,家庭幸福无形中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于走在悲欢离合边缘的人来说,如何处理好这个微妙时刻的紧张关系,确实考验着人的良心和智慧。
春节后,网传部分地区的民政局离婚登记处排起“长龙”,引发舆论关注。民政部门回应称,过年期间民政局不办理业务,导致年后离婚办理人数有所上升,并未出现网传的异常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人预约年后离婚,是为了和孩子、双方父母吃一顿年夜饭,不留下最后的遗憾。
婚姻如同电影,是一门或多或少留有缺憾的艺术。出于“家庭大局观”的考虑,愿意为其他家庭成员过好年推迟离婚时间,这样的理性和责任意识,无疑值得称赞。
在这则新闻的跟帖评论中,网友的留言有点出人意料。有的对这样的延迟离婚做法进行舆论审判:“大部分是一群没有责任心的人而已。”“一个利己主义者会在乎孩子吗?”有的劝分不劝和:“如果决定离婚的话,就不要考虑过年不过年的了……能不离千万别离,不得不离要早离。”还有人从捍卫传统文化圣洁性的高度来裁定:“婚都要离了,一起吃一餐年夜饭有个屁意义,别侮辱了年夜饭作为团圆饭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与否,是社会稳定程度的晴雨表。婚姻出现危机不奇怪,理性而负责的人懂得权衡利弊,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笔者认为,“吃完年夜饭再离婚”,话里话外凸显着理性的价值,把对父母和子女的牵挂之情写进行动中。
在春节期间,为家庭的欢乐气氛着想暂不离婚,这是一种朴素的爱心和责任感。对此,网络舆论不应冷嘲热讽,因为其中蕴含着更多的道德意义。
为一顿年夜饭搁浅离婚进程,这样的动情表明夫妻感情有修复的可能。婚姻关系的确立或终止,类似这样的人生大事未必全都是深思熟虑的决定,有的人可能是在瞬间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对于决定要走向婚姻终点站的夫妻来说,春节是一个难得的可以让当事人冷静思考的机会。能够为年夜饭选择暂不办理离婚手续,表明双方的婚姻关系并非真的走到了尽头。
婚姻是一种缘分,而缘分是实现了的可能性。缘分是夫妻双方缔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维系婚姻的只能是这种关系的缔造者。在乎年夜饭,也就意味着在意更多已经存在的东西,这样的动情也就有了道德意义。
为一顿年夜饭搁浅离婚进程,这样的动情表明双方的家庭责任心尚在。在网友的议论中,不少人提及子女和父母,不论是当事人还是局外人,血缘的纽带最受关注。离婚是一种权利,行使这样的权利为的是追求个人更大的幸福,但人的幸福从来不是简单的个人幸福,小时候自己幸福与父母的关系相关,长大后与配偶和子女的幸福相联。在家庭关系中,没有真正的局外人,因而也就不存在绝对的个人幸福。
对于有离婚冲动或者口头协议的夫妇而言,个人的幸福中就包含着家人的幸福,父母和子女不幸福的人,也就无所谓拥有真正的幸福。为年夜饭的动情中,彰显的是当事人对家庭的关心和爱心。这样的爱心能否持续,衡量着当事人双方对家庭负责的决心。
家庭是联结社会的纽带,夫妻关系又是家庭的纽带。珍惜缘分,维系家庭关系的和睦,体现的是成年人的社会责任。为一顿年夜饭搁浅离婚进程,这样的动情表明双方对时间伦理的尊重。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在不合适的时间尽量避免做不合适的事情,有道德的人会考虑一个行为的“时间适宜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彰显家人和亲朋大团圆的时刻,而一起吃年夜饭,又是春节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夫妻关系不和,如何平稳度过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考验着当事人的智慧。出于对重要时间节点的尊重,避开可以预期的不和谐事情的发生,当事人有选择的主动权。给年夜饭让路,这样的决定属于实践的明智,理应得到尊重。
文/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