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责任落实到预警提示、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要加强对春节假期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导督促有关单位立行立改;加强对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坚决停止运营和使用。
过去三年,新冠疫情给国人的春节旅游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只得搁置起旅游计划。如今,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到心仪已久的地方旅游的心愿终于能够成为现实。今年春节假期,各地旅游业普遍迎来“开门红”,不少地方的客流量呈井喷式增长。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能否跟上,考验着各地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
安全无小事,关乎你我他。近日,少数地方发生涉游客安全事件,令人痛心忧心。如1月22日,四川乐山市沙湾区太平镇一个游乐项目氦气球升空后坠落,4名游客受伤,1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同日,河南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河道发生人员溺水事件,截至目前已导致2人遇难、7人失联。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事故本身已发出严肃的提醒和沉重的警示:逢年过节之时,往往是各类旅游安全事件多发频发之际,安全生产包括旅游安全之弦必须始终绷紧,须臾不可放松。
此次文旅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再敲安全警钟并打“预防针”,既十分及时,也非常重要。各地应积极落实《通知》要求,结合实际作出针对性部署安排,着力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障广大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首先,要以更主动的担当、更有效的作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春节前制定的相关安全工作方案,及时查漏补缺、固强补弱。要进一步压实文旅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隐患检查和监测监控,指导督促公共文化单位、文化和旅游经营单位强化底线思维和安全意识,真正把风险查在前、把漏洞补在前,最大限度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确保旅游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文旅部门要严格依法履职尽责,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食药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协同发力。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部门协调联动、信息通报、数据共享等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兼顾、齐抓共管,合力预防和惩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此外,景区景点、游乐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广大群众、游客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中,不乏安全领域专业人员或从业人士,他们应当成为旅游安全治理的重要力量。为确保节假日旅游安全,各地亟须创新公众参与的思路和举措,派员深入一线并深入到游客之中,诚恳征求意见和建议,汇聚民间智慧和力量,及时发现相关线索,尽最大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凝心聚力筑牢节假日旅游安全防线。
从长远来看,为迎接春节后旅游业“春暖花开”,促进旅游业安全健康发展,各地还应建立健全“金点子”有奖征集机制,吸引公众建议献策。同时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如此定能有力促进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将旅游安全防线筑得更牢。
近日,文旅部针对广大游客发布“远离无安全保障的危险区域”“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关注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加强出游期间个人防护”等四点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增强安全意识,平安健康出游。广大游客要成为文明旅游的倡导者、践行者、监督者,也要成为安全旅游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责任主体,把“四点提示”落实到行动中,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时时遵纪守法、处处远离隐患,确保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