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找工作不容易!”随着外孙开始上学,从国企退休的王蕴华想要找份工作,却卡在了第一关。眼下,不少“初老族”渴望重返职场,但由于就业竞争力较弱,加之信息来源单一,导致择业范围狭窄。而传统的老年教育侧重于“老有所乐”,无法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10月20日《工人日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根据规定,职工符合“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应该退休。但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超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重返就业市场的老年人中,有46.7%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老年人再就业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低龄老年人身体尚好,有意愿也有能力发挥余热。其退而不休继续工作,可以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缓解劳动力供给下降的趋势,实现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多赢。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于薪酬要求不高,更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无需企业为其缴纳社保,在就业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
不过,老年人的求职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许多老年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已经跟不上时代。不懂网络、不会电脑,让不少昔日的“技术能手”“生产标兵”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加之目前社会上缺乏针对老年人的职业培训,老年人往往只能从事门卫、保洁等低技术含量工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老年人再就业不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有关部门应对此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为其“扶上马,送一程”。首先,老年教育应与时俱进。据全国老龄办统计,全国现有各类老年大学7.6万余所,在校注册老年学员及远程教育注册学员共1400余万人。不过,当下的老年大学办学思路大多围绕“老有所乐”,开设唱歌、书法、中医等文娱养生课程,对于日益增长的“老有所为”培训诉求关注较少。各地老年大学应加快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让老年人能够学到想学的实用技术,增强再就业本领。
其次,建立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师学院副院长杨珍建议,贯彻终身教育原则,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就业不再以退休年龄为限,职业教育应当调整为“终身教育”。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应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培训项目,有关部门应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学费的减免或者补贴,鼓励老年人通过接受培训,扩大就业领域、提高择业能力。
此外,健全老年就业服务体系。《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仅有10.7%通过本地人才市场和专场招聘会求职就业。这从侧面折射出老年就业服务的不足。有关部门应引导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文/张淳艺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