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沉浸式修图技巧 你值得拥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6 12:00

如今,人们在拍照后可以使用各种修图软件给照片加“滤镜”,甚至可以直接用美颜相机自带的滤镜功能让照片中的人物或者景物变得更美。在没有辅助设备的古代,想要“照相”就只能用纸笔将人像或景象画下来,那么,古人绘画时能美颜吗?

给皇帝“美颜”不容易

美颜可难不倒古人,他们在绘人物画像的时候,也会想法子加“滤镜”。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便是国画,主要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也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等类别。不过无论何种绘画方式,画家们都会根据环境特征以及人物特点为画作加上“滤镜”,让人物形象看起来更美、更鲜活!

《历代帝王图》(局部阎立本)

唐代画家阎立本曾经绘制过一套《历代帝王图》,画面从右至左画有从汉至隋的十三位帝王的画像。虽然从没有见过这些帝王,但是阎立本刻画出了这些封建统治者共同的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和不同境遇,为每一位帝王加了“滤镜”。

阎立本通过个性化的描绘,对眼神、嘴角及面部肌肉的微妙刻画,表现出帝王们的心理、气质和性格等特征。比如图中的汉昭帝刘弗陵,文静福态,从容沉稳,一副胸怀开阔的神态,俨然大国君主气派。而作为东汉开国皇帝的刘秀,在画中则是身材高大、两眼有神、双眉舒展,处处都流露出自信豁达。

总之,在阎立本笔下,那些有所作为的帝王,多半冠带轩冕、威严肃穆、睿智颖悟,一派雍容大度的神态,而昏庸无能或暴虐亡国之君,则表现出虚弱无力,刚愎自用之感。可以说,阎立本通过手工“滤镜”,成功塑造了十三个个性突出的帝王形象。

当然了,古人加滤镜的方式可是极其高明的,他们除了在人物本身上做文章,还会通过为背景加滤镜的方式来彰显人物个性,例如宋徽宗赵佶在他的《听琴图》中便使用了这种方式。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有传言图中的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幅画也算得上是赵佶的“自拍”了。

《听琴图》背景简洁,作品构图虽然简净,但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主人公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悠然入定,仿佛正被这鼓动的琴弦撩动着神思,完全陶醉在琴声之中,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氛围。可以说,《听琴图》通过对背景的刻画突出了主人公优雅的气质,属于高端“滤镜”。

到了清朝,皇宫里还来了不少的西洋“摄影师”,比如其中代表性人物郎世宁。郎世宁有着独特且高超的“摄影技术”——将中西技法融为一体,在形成精细逼真的绘画效果时又不失人物本身应有的威严。正是因为如此,郎世宁也成为了乾隆皇帝的御用“摄影师”。

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亲临南苑阅兵,便让郎世宁给自己“摄影”,这便是郎世宁的代表作之一——《乾隆大阅图》。郎世宁以鲜艳明丽的色泽和细致工密画笔描绘出了时年29岁的乾隆皇帝,画里的乾隆皇帝身着戎装,威风凛凛、英姿飒爽,一副意气风发的青年君王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盛大的国事活动需要郎世宁陪同作画,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乾隆皇帝也会让郎世宁进行记录。乾隆皇帝喜欢打猎,所以每次狩猎都能让郎世宁忙活一阵子,最后还形成了乾隆皇帝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乾隆皇帝射狼图》《乾隆皇帝刺虎图》《乾隆皇帝落雁图》……

乾隆皇帝cosplay的时候,也要让郎世宁留下一张属于自己的自拍照。某次乾隆皇帝在欣赏《洗象图》,这是一幅描绘四位侍者清洗白象的画作,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所以乾隆皇帝便把自己扮作正在观看《洗象图》的普贤菩萨。这一场景后来便被记录在了《弘历观画图》中。

《心写治平图》(局部郎世宁)

此外,乾隆皇帝还喜欢让郎世宁为自己做“证件照”——《心写治平图》。这套图又称《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画卷由右向左展开,依次呈现了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嫔的半身画像,其中皇帝、皇后都由郎世宁亲自执笔,其余的是郎世宁的徒弟所绘,最后三人由宫廷画家续画。

大咖“自拍”也疯狂

除了为他人作画,古人也爱“自拍”。据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曾经有过一幅叫作《临镜自写真图》的“自拍”,就是对着镜子画自己的写真画。估计王羲之一定在自画像当中给自己加了“滤镜”,只是遗憾的是,这幅自画如今已经亡佚,只留下了零星的文字记载。

到了宋朝,士大夫间兴起了一股自画像浪潮,许多人都会自己为自己作画,或者是请专业画师给自己画像,而且往往还要题写几句“画像赞”,也就是在画像上题词,类似于如今的人们自拍后发个朋友圈,还得配上精美的文案。比如著名的诗人黄庭坚就曾经一口气写了五首《写真自赞》,看来,黄庭坚不仅是个自拍达人,还是个文案高手。

《自画像图页》赵孟頫

而宋元之交的大画家赵孟頫也为自己照了一张“自拍”(赵孟頫《自画像图页》),在这幅画中,赵孟頫将自己绘制成了一个头戴乌巾、身穿白袍、策杖漫步于竹林中的雅士。但赵孟頫并未用过多笔墨细画人物形象,而是将自己置身于竹林中,通过背景滤镜,突出竹林与溪流,营造出一种优雅且充满美感的氛围。当大家看到这幅“自拍”时,便有一种竹风扑面、泉声盈耳之感,赵孟頫尘虑尽消、飘然世外的高士形象自然而然展现了出来。

明清时期,人们自拍时除了热衷于“加滤镜”,还对自拍的写实性有了一定要求:即在让人物看起来更美的同时又不失真。晚明时期,便出现了一位知名的“摄影大师”,他的名字叫作曾鲸,主要工作就是专门为人画肖像画。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墨骨敷彩”肖像画画法,即先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位置,然后施墨晕染,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结构层层渲染出色彩和凹凸阴影,使原本平面的肖像产生立体感。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评价曾鲸的画:“磅礴写照,如镜取影,妙得神情。”说的便是曾鲸笔下的人物逼真生动,就像从镜中取出来的一般。因为肖像画技艺高超,当时的许多文人雅士都曾请他画像,其中不乏董其昌、陈继儒、王时敏等当时的名士。

《王时敏小像》王时敏

曾鲸为王时敏绘制的《王时敏小像》便是他现存的代表作之一,所画的是时年25岁的画家王时敏。在绘制此图时,曾鲸便是先勾出清晰的墨线,再按人物面部结构用淡色渲染数层,这样的绘画技法相当于“美颜”,让画中的王时敏看起来栩栩如生,而其肤质也显得更为细腻。

画中的王时敏目光炯炯有神,手持麈尾,身穿白袍,头戴儒巾坐在圆形蒲团上,衣褶则随笔而出,落笔流畅,使人看上去神采飘逸、风度翩翩。作为明末清初的画坛泰斗,王时敏留下过许多画像,但通过《王时敏小像》,人们却能看到最好华年里的那个青春俊美的王时敏。

曾鲸也凭借着为人“拍照”发家致富,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在随笔札记《五杂俎》中便写到曾鲸“挟技以游四方,累致千金”。虽然无人知晓在当时请曾鲸来给自己“自拍”需花费几何,不过从其云游四方为人作画“累致千金”来看,请他拍照应该价格不菲。

此外,清朝画家华岩在46岁的时候也作了一幅《自画像》,写实而又带有写意的意味,很明显,华岩在此图中也给自己加了滤镜。图中的他穿着白衣,随意地靠在石头上,右手扶着石头,左手捋着胡须,十分悠闲自在,通过简练的线条,使自画像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仅个性鲜明,而且更富有意境。

而作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画家金农,则可以称得上是“自拍狂魔”了,他的现传世自画像作品就有9幅。他曾经送给弟子罗聘一幅《金农自画像轴》,金农在画中并不求形似,而是加了滤镜,通过极尽夸张的手法,使“自拍”具有漫画意味,画中的金农拥有浓密的长髯,矍铄的双目,持杖侧立,姿态笃定,神情超然,真实传神地描绘出了金农本人奇倔傲世的性格特征。

纵观古代的人物画像,古人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加滤镜,不仅仅只是追求写实,而且更追求写神,不仅注重外在的形象逼真,更注重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同时还喜欢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都市摄影”讲技术

在古代,也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对“都市摄影”偏爱有加。所谓“都市摄影”,就是将一座都市里的不同景致或者稍纵即逝的美好景物转化为长久的视觉图像,让人们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欣赏这些都市美景。古人同样喜欢用笔墨纸砚将都市里的繁华景象“拍摄”下来。

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市摄影”作品当然要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这幅画卷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象,也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够看到北宋都城的繁华都市面貌。

《清明上河图》开创了以长卷艺术形式为都市“摄影”的先河,许多后世画家争相模仿。比如宋元时期,便有未知名的艺术家为当时的大都市杭州创作了一幅《西湖清趣图》,虽然从艺术角度看,这幅作品的“摄影”技术一般,但可贵的是为人们展现了约800年前杭州的环西湖都市景致。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仇英

明朝中期画家仇英很爱“都市摄影”,他曾为当时的南京创作了一幅《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当时南京三月庆春的活动场面,画面由郊区延伸到城市,城里的百姓庆春活动十分丰富,街道上都挤满了看客,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南京的繁荣景象。而在画卷最后的明故宫处,仇英也进行了“修图”,其中的殿宇楼阁金碧辉煌,在烟岚雾霭中若隐若现,令欣赏者感受到了它的巍峨与壮丽。

同样是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位未透露姓名的画家为当时的京师北京创作了一幅《皇都积胜图》,图中展现了从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起,经郊区、城市再到北郊以及居庸关附近的景象。透过画面,人们可以感受到明代北京的都市情景。

到了清代,甚至出现了专业的“都市摄影”,盖因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于是让当时的画家王翬等人将他打过卡的地方都“拍摄”下来,于是就有了《康熙南巡图》图卷。乾隆皇帝登基之后,也学着他的爷爷康熙皇帝下江南,而且也让宫廷画师绘制了《乾隆南巡图》,这些《南巡图》场面浩大,气势宏伟,真实展现了清代运河沿岸都市的繁华以及风土人情等景致。

而为乾隆皇帝创作《南巡图》的画家徐杨完全称得上是一位都市摄影的“发烧友”。除《南巡图》外,他还曾为当时的京师北京“拍摄”过多幅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京师生春诗意图》等,其中《京师生春诗意图》尤为特别。

《京师生春诗意图》徐杨

徐杨在《京师生春诗意图》中大胆借鉴了西洋画的绘制方式,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并采用鸟瞰式构图方式从正阳门大街由南向北层层展现当时的京师面貌。

当然了,要是说起明清时期最繁华的都市,苏州绝对是其中之一。早在明代,仇英便模仿着《清明上河图》为苏州创作了一幅仇本《清明上河图》,将明代苏州繁盛的集市贸易、鳞次栉比的商业店铺全部浓缩在了他的长卷中,再现了明代苏州的繁华景象。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徐杨自然免不了要为苏州创作“都市摄影”。据说,徐杨曾用了24年时间将当时苏州的繁华全部“照”了下来,作品就叫作《姑苏繁华图》,这也是徐杨最负盛名的作品,整个画卷气势恢宏。有学者曾统计过,这幅画作中有一万两千余人,近四百只船,五十多座桥,二百多家店铺,两千多栋房屋。整个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都跃然纸上,当时苏州的物产之富饶、百业之兴旺令人一览无余。

透过古人的那些精美图画,我们才发现:美颜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从古代各式各样的精美图画,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花式自拍,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文并供图/邱俊霖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被抹掉的皇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专栏|被抹掉的皇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1
清宫画家郎世宁绘画作品亮相沈阳
中国新闻网 2024-08-07
是一是二?一场穿越古今的Cosplay
余木匀 2024-07-20
历史|当传世古画遇到精彩奥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7
历史|当传世古画遇到精彩奥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6
赏读|风景旧曾谙:《乾隆南巡图》里的江南风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新知|云旅游?古人直呼内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