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无纸化办案模式深入推进。
2021年,全国新收案件电子卷宗覆盖率达到90.77%。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审理案件的原审案件电子卷宗档案合并可用率为95.82%,标志着以电子卷宗深度应用为核心的审判工作实现全面跃升。
人民法院以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基础,推动无纸化办案模式,改变了法官基于纸质卷宗办案的传统办案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加快构建电子诉讼平台。
2021年5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标准版正式上线,技术更加先进、功能更加齐全,实现全国法院统一的核心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标准、技术状态,并对诉前调解、立案申请、远程庭审、案件执行等功能进行迭代升级,让在线诉讼更为便捷、智能,做到为当事人提供无差别同质化服务。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开庭127.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7.64%。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司法区块链平台用于辅助法官查验证据,提高法官认证能力。
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司法链平台共有法院专网端节点15个、互联网端节点36个,合计上链数据超过17亿条;司法链平台对接201家法院或单位的204个系统,累计上链数据19多亿条,其中通过互联网上链的系统44个,覆盖3300多家法院;通过法院专网上链的系统162个,覆盖3162家法院,提升了审理效率和安全性,促进互联网司法现代化。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设科技法庭4.59万个,其中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法庭100%为科技法庭。在科技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方面,目前全国已有93.8%的法院实现了科技法庭与办案系统对接,较2020年有所提升。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1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内部审判监督,将审、执、立、裁等各个诉讼环节置于智慧监督之下,实现对审判过程、审理结果全流程、全方位的及时监督。
全国范围内31家高级法院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辖区法院庭审活动规范性以及庭审音视频故障情况进行自动巡查,比2020年增加2家。
2021年,中国法院继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司法公开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上线了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中国司法案例网等新型司法公开平台,全国法院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全面形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孟亚旭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