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再次召开总指挥(全体)会议,要求全力统筹好疫情防控、保通保畅、安全生产等工作,千方百计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努力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为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运行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客观而言,交通运输行业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疫情跨区传播的一个风险点。但要看到,疫情防控也是物资保障战、资源运动战。物流是助力疫情防控、保障正常生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公路交通承担着全社会70%以上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此前,由于部分高速公路“主动脉”中断,以及不同地方交通物流等管控标准不一、政策不透明等原因,物流变慢、民生物资短缺、产业供应链告急等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如何在防止疫情通过交通环节传播扩散的同时,保障物流供应链畅通,以更准措施、更高效率、更小代价取得更好防控成效,是当下必须回答且必须答好的现实考题。
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此前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从公安部部署建立完善省际间警务协作应急处置机制,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到交通运输部制定实施11项举措,统筹做好水路运输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从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关停情况自查自纠工作;到全国多地启用全国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力做好道路保通保畅工作,避免生活、生产物资“困”在路上,目前已初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全国各省区市关闭收费站较半月前下降了98.38%,关停服务区数下降了92.58%,全国干线公路大动脉基本打通,运力运量指标持续向好,上海等重点地区物流保通保畅逐渐好转。
保物流就是保防疫,保供应就是保民生。确保应急物资和基本民生物资不断档,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这不仅需要打通交通“大动脉”,也需要畅通物流微循环。在一些地方,由于中转枢纽集疏运不畅、邮政快递服务受阻、从业人员负荷较重等原因,出现了物流末端配送不畅的情况。就此而言,各地保障物资供应还应紧抓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充分调动协调人力、运力,打通堵点卡点,确保物资按时保质保量发放到位。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保物流也是保经济。在加大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保障力度的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做好工业、农业生产物资的供应。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既关系民生物资的保障,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聚焦重点企业供需对接,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持续发力,及时保障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供应,促进产业循环。同时,当前正是春耕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重要农资的供应也要及时跟上,避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战疫不误农时,防控不误生产,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才能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防控,不是一道“单选题”。当前交通物流等管控“一刀切”问题、防疫检查点设置不合理、通行证制度执行走样、服务重点企业不到位、交通微循环不畅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将防控疫情和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一体考虑,充分认识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该落实落实,该纠偏纠偏,加强自查自纠、完善应急预案,从严从实从紧做好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各项工作,更好助力我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