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5.5%:既留有余地,又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06 14:0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5.5%左右。报告同时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5.5%目标的设定,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考虑了各方面需要,满足民各方面需求而确定下来的,既没有受到前面高增长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是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出了这样一个既留有余地,又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5.5%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韧性很强的中国经济来说,应当不是很高的目标,这个目标是留有余地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曾经这样解释:“去年是2.3%,今年我们定的是6%以上,实际上可以高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留有余地,这样我们更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去年的实绩,经济增长率超过了8%,达到了8.1%,高于目标2个多百分点。

为什么要留有余地,主要是外部经济环境过于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影响经济的不利因素随时可能会出现。同时,国内经济转型的压力毅然很大,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毅然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毅然很集中,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从而对经济增长目标留有余地。只有目标留有余地,才能给目标实现留足空间,避免出现为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的现象发生,避免地方政府层层加码。按照地方的惯性思维,全国的经济目标确定后,地方就会层层加码。看到中央在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留有余地,地方也会留有余地,不会明显层层加码。

经济增长目标留有余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大循环是有积极作用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弦绷得太紧,就容易出现为了目标实现而放弃其他方面要求的现象。而眼下中国经济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来提升中国经济的硬实力,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进一步夯实中国经济基础,通过高发展打造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也正是因为留有余地不只是“谦虚”、“谨慎”、“保守”,而是有许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因为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外部经济环境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很多。因此,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举手之劳,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如果认为实现这个目标不需要费吹灰之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就会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犯错误、出问题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

殊不知,即便目前的增长目标比前些年低多了,比发展速度快的年份降了一半还要多。但是不要忘了,中国经济的盘子越来越大了,同样的增长率,产生的增量效应是不可比的。去年中国的GDP达到114.4万亿元,按照这个基数,实现5.5%的增长,就相当于5年前7.4%的增长率,相当于10年前10.5%的增长率。放得更早一些就更高了,。

实事求是地讲,这样比较有点不厚道。因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客观规律,更多的应当横向比,与发达国家比,而不是纵向比。但是,它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经济总量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放缓,也需要放缓。否则,各方面都会出现难以承受之苦。

首先,要正视实现5.5%预期目标面临的现实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挑战来自于各个方面,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外部的,有内部的,有工作的,也有思想的。特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是最现实,也最需要积极面对的。否则,会出现无的放矢现象。

其二,要深知实现5.5%预期目标对稳增长的重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而稳增长决不是只要速度不要质量,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要了解实现5.5%预期目标仍需要政策提供支撑。如何实现稳增长目标,需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需要鼓励广大居民大胆创业,但是,更需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特别是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一定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不能有任何打折扣的现象。

第四,要清楚实现5.5%预期目标对消费的要求。投资拉动、出口支撑,仍然是今年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投资,仍需要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唱主角的应当是消费,要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要不断扩大消费市场空间,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文/谭浩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国家统计局: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17
国家统计局回应青年就业:仍面临困难和压力,稳就业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7
GDP增速5%蕴含丰富的发展内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5
深圳楼市新政“留有余地”,提振信心期待更多大招
证券时报 2024-05-08
务实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专访管涛: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还有余地,稳住增长才能稳住预期
澎湃新闻 2023-08-05
稳增长、拼经济、提振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关键信号
第一财经 2023-03-06
红塔证券李奇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六大看点
财联社 2023-03-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