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股价“腰斩”,口服药仿制再掀热潮:2022年新冠概念风口轮到特效药?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1-22 16:09

第四届进博会上,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展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立波 摄(资料图)

年关将至,疫情未息。近日,卫健委发声,我国正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随着春运开始,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股市却是热闹非凡。1月21日,新冠药概念开盘大火,博瑞医药(688166,SH)、复星医药(600196,SH)股价双双涨停。

这与前一天,药品专利池组织与默沙东达成协议有关。根据协议,27家仿制药制造公司无需支付专利许可使用费,就可生产默沙东新冠口服药的原料药或成品药。上述2家股价大涨的中国药企均入围该协议。

这不是新冠概念首次爆火。自2020年新冠疫情全面暴发以来,A股市场的彩头已经换了几番。从防护口罩到疫苗,再到特效药,资本市场的热浪从未停息,但回望疫苗股的“腰斩”和特效药的“崛起”,概念的光环总被无限放大,市场需求和产能供应却可能成为投资者追赶风口的盲区。

新冠特效药就势接棒

新冠疫苗的接种构筑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全球疫情又出现局部波动和扩散现象。

君实生物首席运营官冯辉此前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病毒变异可以导致突破性感染,疫苗及中和抗体的保护率会因此下降。针对不同的治疗和预防需求,需要构建一个涵盖疫苗、口服抗病毒药物、中和抗体等的多层次防治体系以更好对抗新冠病毒。

首创证券指出,现有在研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中和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主要围绕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国内外临床试验正有序进展。

路线一为抑制病毒复制路线,其主要靶标是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作用目标是宿主细胞,一般为小分子药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布局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的企业主要有真实生物、开拓药业、先声药业、君实生物等。

真实生物阿兹夫定目前正在中国、巴西、俄罗斯开展III期临床试验。2021年11月底公开报道称,国内临床试验方面已完成242例患者入组,并称将争取在12月份附条件上市,但直至截稿尚未有新进展公布。

除阿兹夫定外,另一项进展较快的开拓药业普克鲁胺却在III期临床试验上遭遇挫折。2021年12月27日,开拓药业公布了普克鲁胺治疗轻中症新冠患者的III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并称由于事件数较少,该项临床试验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尽管中期结果并不理想,但是从公司公告及管理层电话会议的相关情况来看,开拓药业对普克鲁胺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并表示计划调整临床试验方案。

君实生物2021年12月31日宣布,乌兹别克斯坦卫生部已批准其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的紧急使用授权,由此成为继默沙东、辉瑞新冠口服药之后,全球又一个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目前,VV116正在国内同步开展临床研究。

另外,先声药业的3CL蛋白酶抑制剂候选药物SIM0417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由于3CL蛋白酶的高度保守性,SIM0417据称能对多种新冠变异株具有抑制作用。

路线二为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主要原理是指通过阻碍病毒s蛋白与介导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受体结合,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作用目标是病毒粒子表面s蛋白或宿主细胞膜受体,一般是中和抗体大分子和多肽类药物。

腾盛博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联合疗法和君实生物/礼来JS016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是此技术路线代表性品种,两者分别已在国内和美国获得应急使用授权(EUA)。

作为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的新冠中和抗体药物,腾盛博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被寄予厚望,其能否有效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也备受关注。2021年12月21日,腾盛博药在其召开的线上媒体会上进一步披露,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中,安巴韦单抗对于奥密克戎突变株的活性降低,但仍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可以抑制90%以上的病毒;而罗米司韦单抗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活性完全没有变化。

路线三为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一般用于重症患者抗炎症治疗,主要原理是抑制新冠病毒过度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典型代表如舒泰神的BDB-001,是一种针对人C5a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能抑制炎症进一步发展,且不抑制免疫功能,目前正进行全球多中心的II/III期临床试验。另外,君实生物还有JS026注射液获批临床,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广谱抗新冠病毒能力,可覆盖德尔塔等多种变异株。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冠疫苗与新冠治疗药物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疫苗、中和抗体与小分子药物,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各有优势。在疫苗接种率趋向饱和的今天,新冠特效药趁势接棒。未来,新冠疫苗和特效药物的配合有望成为对抗新冠的理想解决方案。

原料厂商开始疯狂

去年11月,美国食药监局(FDA)相继批准了两款新冠口服药的紧急使用,分别是辉瑞的Paxlovid与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均用于治疗轻度到中度新冠肺炎。西南证券预测,全球口服新冠药物市场规模为数十亿至上百亿美元。新冠口服药成为新冠疫情下的又一个超级风口,国内新冠口服药相关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也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

辉瑞的新冠疫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了解,新冠药物Paxlovid是3CL蛋白酶抑制剂PF-07321332与低剂量利托那韦的复方制剂。1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歌礼制药-B(01672,HK)公告称将扩大利托那韦口服片剂产能至1亿片/年。受此消息影响,歌礼制药股价一度大涨,3日报收于4.35港元/股,涨幅32.22%;1月17日到19日,在资金的持续活跃下,歌礼制药股价持续攀升,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62%。

除歌礼制药外,类似此前拓新药业(301089,SZ)被误传为默沙东新冠药物Molnupiravir的尿苷供应商,精华制药(002349,SZ)因其子公司森萱医药(830946,BJ)可生产、销售利托那韦系列医药中间体,两者均被市场注入了与辉瑞“新冠药物”配方有关的预期,或是导致其近期股价异动的主因。

投资者对森萱医药可能为辉瑞特效药供应商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精华制药的董秘曾在2020年2月6日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子公司森萱医药利托那韦主要中间体年产能约30吨,据森萱医药初步调查统计,目前该类中间体市场占有率70%左右,在国内同业排名第一。”

不过,森萱医药在2021年12月30日晚间紧急澄清了与辉瑞新冠药物的关联:目前,公司未与辉瑞公司签订利托那韦医药中间体相关购销合同,未向其供应利托那韦系列中间体,公司已销售的利托那韦系列中间体主要应用于抗艾滋病原料药利托那韦的合成。

实际上,森萱药业披露的数据显示,其预计2021年利托那韦医药中间体销量为11吨,实现销售收入1684万元,预计同比分别下降33%、32%左右,其不仅没有随着辉瑞新冠药物获批上市实现销量增长,反而还出现了大幅下滑。

尽管再三澄清,森萱医药及精华制药在资本市场却依然热度不减,在近20个交易日中,前者股价大涨近300%,后者则收获了13个涨停板。

同样因为可生产相关中间体卡龙酸酐,雅本化学(300261,SZ)股价已在最近20个交易日中暴涨超3倍,并且由于公司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两度遭遇停牌。

此外,雅本化学还于1月6日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与辉瑞公司(Pfizer)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与其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未向辉瑞公司供应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公司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客户及印度客户,无法确定公司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是否间接供给辉瑞公司。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本年度销售收入占公司本年度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0.5%~2%,占比较小,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公司不是国内唯一具有卡龙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合成工艺的厂商。

因生产合成辉瑞新冠口服药的另一重要中间体溴乙腈,飞凯材料(300398,SZ)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联想,飞凯材料还在近日于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医药中间体有用到辉瑞等公司的原料药厂中,是否有用到其新冠口服药中,属于客户的商业信息。

广生堂(300436,SZ)也曾于2021年12月24日公告称与药明康德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将共同研发基于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新冠口服药。在公司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后,广生堂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在回复关注函时,广生堂表示上述项目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已获得预选的临床前候选化合物。

记者还发现,除了已经出现异动的股票,部分热情高涨的股民还纷纷在投资者交流平台询问可能有相关业务的医药公司,试图挖掘辉瑞新冠药物潜在的供应商,但目前尚未有企业明确表示为辉瑞Paxlovid供应原料药。

疫苗时代终了了吗

资金对新冠特效药乃至原料厂商的追捧,源自未来可能引爆的业绩。这一点在此前的疫苗公司身上已经有所应验。

2021年是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入市的一年——2020年的最后一天,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灭活疫苗作为首款国产新冠疫苗正式获批。2021年3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中国进入全民接种时代。截至发稿,国内共有7款新冠疫苗上市,涵盖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蛋白3种技术路线。

各类新冠疫苗不仅支撑起国内防疫第一道防线,也撑起了上市公司业绩。

根据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2021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84.8亿元,同比增加583.6%。其中包括北京科兴中维在内的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贡献盈利额高达约75.85亿元。

在新冠疫苗克威莎上市后,2021年康希诺扭亏为盈,前三季度营收为30.85亿元,同比增长54286.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34亿元。目前,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已提交紧急使用申请,并在2021年12月宣布与Aerogen达成给药技术开发和商业供货合作伙伴关系。

康希诺的新冠肺炎疫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智飞生物(300122,SZ)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4亿元,同比增长239.05%。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29.13亿元,同比增长199.06%;康泰生物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0.36亿元,同比增长139.13%。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净利润约7亿元,同比增长303.21%,新冠疫苗上市后增利显著。 

而国药集团研发疫苗的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生物)虽然还未上市,但中国生物的控股子公司天坛生物(600161,SH)因为被投资者猜测是潜在基因蛋白重组疫苗的生产方,股价在7月飙涨至46.30元/股的阶段高点。

与此同时,其他技术路线(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核酸疫苗)的新冠疫苗研发也有所加快。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18日,A股上市公司共有10余家疫苗公司有新冠疫苗在研。

国内新冠疫苗已上市和在研管线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在mRNA路线上,复星医药(600196,SH)与BioNTech的mRNA疫苗已经获得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批准,并在2021年7月向台湾地区提供了1000万剂;斯微生物和西藏药业(600211,SH)合作研发的mRNA疫苗在2021年1月获批临床,并随着斯微生物的融资不断加快;沃森生物(300142,SZ)和艾博生物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也在持续开展。

在重组蛋白路线上,2021年11月12日,神州细胞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的在研产品重组新冠病毒Alpha+Beta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万泰生物(603392.SH)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获得南非药监部门签发的Ⅲ期临床试验批件。 

不过,也有不少疫苗公司中途退赛或官宣研发未公开进度。例如,2021年2月,康华生物(300841,SZ)与高福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公布研究成果。但在2021年4月末的公告中,对于投资者对该疫苗的疑问,康华生物仅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此后未对该事件给予回复。

2021年6月和7月,欧林生物(688319,SH)和华兰生物(002007,SZ)也相继披露公司参与的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其中前者准备进入动物试验,后者已获批临床,但此后进展并无进一步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百克生物(688276,SH)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将研制鼻喷式新冠疫苗,拟与思安信就相关技术签署合作协议,但2021年9月末,百克生物就发布公告宣布终止该关联交易。此后,公司股价急速跳水,最低价不足上市首日最高价的一半。

从A股的疫苗上市公司股价表现看,上述疫苗公司的股价的大幅涨跌均与新冠疫苗的周期密切相关。其中,康希诺、康泰生物、智飞生物在新冠疫苗获批后股价上扬,并随着疫情波动、第三针接种等因素下跌调整;而华兰生物、康华生物、欧林生物等公司的股价2021年全年走势低迷。

投资面上,医药领域的投资老将、德传投资创始人姜广策认为“2022年要回避2019年以来医药基金的重仓股,尤其是CXO(医药外包)板块。同时关注IVD(体外诊断产品)和疫苗领域的相关机会”;知名投资大佬段永平也表示自己通过卖出看跌期权的方式抄底了疫苗巨头。

疫情概念引爆下的冷思考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1月17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9.42亿剂次。

目前,国内加强针开打面向新冠疫苗第二剂次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正在开启新一轮的需求潮。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国内15岁以上人口约11.58亿人。综合国外加强针接种年龄范围更大,以完整免疫需要接种3剂次新冠疫苗为标准,我国新冠疫苗需求总量约34.74亿剂次,仍待满足剂次5.32亿剂次。

根据西南证券研报,全球共有15家公司的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或上市。从产能看,2021年,BioNtech的产能为30亿剂,Moderna为8~10亿剂,阿斯利康30亿剂、国药北生所扩建后有望到50亿剂、科兴约为20亿剂、康希诺有5亿剂产能,智飞生物、康泰生物都有2~3亿剂的产能。

而在2021年7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要实现全球群体免疫并终止新冠疫情,尚需110亿剂疫苗用于全球70%地区的人接种。

基于该数据,中国疫苗研究员陶黎纳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产能应该是足够的,但是分配还不均匀,很多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的接种率还是不高,这个情况还是需要靠世界卫生组织协调、各个国家配合去改变。

从国内新冠疫苗市场需求看,第三针加强针已经毋庸置疑,但后续是否要打第四针,业内还有不同的声音,像接种流感疫苗一样固定频次接种的可能性还不能完全排除。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后续研发的疫苗需要在技术路线上有所突破,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陶黎纳认为,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效果如何可遇而不可求。目前,最主流的新技术疫苗有可能是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但是mRNA疫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此前,森瑞投资研究总监何山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球疫情在边际改善,疫苗短期内都比较难做,反而是受疫情或政策冲击、遭遇超跌的老白马股明年机会更大。在当下的疫情变化下,何山认为这个预期仍然成立,除了具有新冠疫苗产品,其他疫苗产品同样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更有投资价值。

“主要现在疫苗防不住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加强针也主要由疫苗企业免费提供,所以投资者的热情不高。”何山说。

对于受默沙东口服药授权消息大涨的新冠特效药和原料商,则有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泡沫居多,预计之后将有调整。“更多是短期消息刺激,冲高回落的过山车走势可能会在新冠药物板块重演。”

立足于医学专业,陶黎纳表示新冠药物的研发难度较疫苗更甚。“疫苗为什么能成功?主要还是靠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但是新冠药物(指口服药)的原理是去阻断病毒的代谢过程,其实是挺困难的。”陶黎纳称,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那么药物失效的可能性更大,老药新用的效果难以保证,新进研发的新药安全性又难以确保。此外,当下新冠药物的使用节点也不大好拿捏。

延伸到市场角度,陶黎纳表示真正用药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对应的市场规模也比较小。而中和抗体类药物的价格虽高,但用量更小,也会有病毒变异导致效果不佳问题。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辉瑞新冠口服药去年收入189.33亿美元,是默沙东的3倍,今年均面临“腰斩”
​第一财经 2023-02-03
自吹自擂or真金不怕火炼?国产新冠口服药加速围剿Paxlovid
财联社 2023-01-30
默沙东新冠口服药国内获批 疗效如何?怎么使用、定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12-31
第三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默沙东莫诺拉韦效果如何,Paxlovid有何不同
澎湃新闻 2022-12-31
参考价2300元,可在线上购买新冠口服药Paxlovid?药房回应
中新经纬 2022-07-18
国产新冠口服药多点开花,产业链掀起资本掘金潮
证券时报 2022-05-25
98家机构扎堆调研!事关辉瑞新冠口服药……
上海证券报 2022-05-19
世卫组织更新新冠治疗指南:推荐高住院风险的轻症患者用口服药
澎湃新闻 2022-04-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