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1 10:00

年终系列专稿(十七)

编者按:

如果说2020年是人类遭遇疫情的“应激”年,那么2021年,人类就进入了疫情后的“应对”年,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与生活、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后疫情时代”自我发展的路径。

这是一场道别,也是一种重逢——在改变中与曾经的自己道别,也在改变中与新的自己重逢。

2021年已尽,《天天副刊》设计了一份问卷,九个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们选择了那些精彩、真诚、有趣的回答刊出,作为对2021年、对这个时代的一份记录。

嘉宾

李树波

前记者和媒体人,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文化研究博士,曾任挪威奥斯陆大学讲师、米凯尔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目前专职写作兼文学翻译,挪威非虚构作家协会成员,著有《绘画当为奇迹》《媒介化的中非关系》《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艺眼千年:艺术家眼里的中国(六册)》也将出版。

一叶闻

出生在黑龙江,现居美国缅因州,都是北纬45度上下的寒冷地带。天暖时,半天在园中劳作,半天在房内写作/翻译;天冷时,读书看剧做手工。四邻时有往来,听他们嬉笑怒骂,就如听民间故事。曾居住北京23年,以翻译为生,做过同传,翻过大片,闲暇时以翻译诗歌、童谣、神学著作为乐,有兴趣者可翻阅微信公众号“一树之叶”。

袁玮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之后进入北京印刷学院执教。目前生活在奥克兰。2016年成立新途海外研学新西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微留学服务,日常喜欢撰写一些新西兰教育、文化相关的文章,致力于展现真实的新西兰,并把新西兰教育中的优质资源和信息介绍给更多的家长和孩子。

1.对您个人而言,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1年,您会选择哪三个词?为什么?

李树波:本心。完形心理治疗师的学位已经读到第二年,阅读和写作都在课后进行。就在11月的课上,经过一系列剧烈的体感练习后,我们进入模拟咨询的环节,我没有干扰地照见了诊疗对象的本心,此刻心澄如镜。

交付。头半年在翻译挪威作家克瑙斯高的《我的奋斗》第六册,他在这一终结本里放飞了,打算凭一己之力回答希特勒何以成为希特勒、奥斯维辛之后文明如何继续等宏大发问,文本里密密编织进海德格尔、《荒原》、存在主义。这是我从事文字工作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对着文本有濒临崩溃的感觉,编辑审稿时也说头一次快崩溃了。总之,球传过去了,2022年1月份下印厂。我写的《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2021年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而出版绝非作者任务的完结,总在惴惴于读者的反应。写作真是万劫不复的一件事。

幸运。2021年末因为父母的健康状况回国,从离开奥斯陆的家到彻底结束健康监测整整一个月。旅程中许多关键时刻,尤其父母脆弱而尚好的健康状况,以及12月和父母共处的这段时间,都让我感到上天待我何其温柔。

一叶闻:农耕,默思,感恩。

袁玮: 生活在奥克兰的我,经历了新西兰从一个疫情控制模范生,到今天不得不与病毒共存的过程。2021年是在封城、降级、解封、再封城、解封的过程中度过,我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保持淡定,但当发现病毒就在身边的时候,还是经历了煎熬。焦虑从我小儿子的同班同学被确诊开始,庆幸的是,儿子与病毒擦身而过,安然无恙,但想到这个地球上还有很多人正在或即将受到病毒的侵害,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如果让我用三个关键词记录2021年,我想应该是挑战、改变和感恩。

挑战。疫情使各个国家纷纷封锁边境,新西兰也不例外,我的工作也因依赖国际人员交流而戛然而止。面对刚刚颇有起色的工作,我一时有些沮丧。但很快,我意识到抵抗疫情大概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另外,一旦封城,全家人都呆在家里,照顾好一家老小的生活成了我的首要任务, 如何过得有声有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改变。既来之,则安之。我开始接受疫情带来的封城,这让我们一家人能够一直呆在一起,因为孩子们要上网课,我有机会更加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对于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的我来说,确实带来很多收获,也为我在写作上提供了不少素材和支持。我开始更加珍惜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是13岁的大儿子——从我俯视看他到仰望可见,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速度惊人,好舍不得孩子们长大。如果没有疫情,一定少了很多感触。

感恩。疫情在全球持续燃烧了2年,丝毫没有看到结束的迹象,每天都在小心翼翼的生活中努力保持微笑,最感恩的是我的家人能够平安。除了平安,别无他求。

2.2021年,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但以您的慧眼来看,它给社会带来的正向的启示是什么?如果有,说说您的经历或看法。

李树波:在重大危机面前,科学和理性是最主要的依靠。隐瞒、权力本位、盲从、祈求、听从内心的恐惧和情绪,都不是出路。

一叶闻:我确实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慧眼的,如果练习使用我们的慧眼而不是肉眼来看,我们就能够看到,一切磨难考验都是人类增长智慧的契机。疫情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很多古老而又常新的教诲,比如“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比如“人类乃一体,地球乃一国”,比如“万教同源,殊途同归”等。我现在不觉得这是个比喻,而觉得它就是真相——整个人类就像一个生命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像是它的细胞;如果我尽量输出健康的能量,我就可能促进整体的健康水平。

袁玮:我们中国人常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新西兰毛利人也有一句谚语“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从新冠病毒向人类发起挑战开始,世界上就没有哪个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只保护自己而终止病毒的侵害。疫情的到来正是提醒全人类,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了。除了疫情,还有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并且刻不容缓。

3.2021年,哪一项“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

李树波:健康码。从踏上回国旅途开始,就忧也为它,喜也为它。

一叶闻:有机种植,包括怎样配出健康的土壤,为什么要做地膜覆盖,怎样插扦玫瑰……当然,我只是初学,还没太入门,会犯很多错误,也常为此懊悔,但是也收获了很多乐趣。

袁玮:有幸成为《北京青年报》的撰稿人,可谓是2021年我最值得记录的一件“全新事物”。每一次动笔都驱使我对新西兰更深入地去探究,过程中更结识了不少新西兰不同领域的专家。虽远在万里之外,我依然被吸引着对传统纸媒执著投入。

4.工作、学习、社交、心态……饮食起居、健康休闲、消费娱乐……2021年,您最积极的变化在哪个方面?稍详细地说说。

李树波:起居规律了。拜1200页的《我的奋斗6》所赐,为了履行合同交稿时间,我连续半年都11点半颓然倒下,早上5点半挣扎着起床。交稿后,能睡到7点起床甚至会觉得幸福。

一叶闻:过去这一年,我们搬到美加边境一个人口只有3000人的小城里,住着1869年建造的老房子,自己动手修房子、打家具、建菜园、去森林里采野菜、采蘑菇,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因为很多年没有这么大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肌肉、关节、筋骨都不适应,感觉好像身体的每个部位都痛过一遍才又强健起来了。这个过程有点像废铁回炉,哈哈。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很养人,既养身又养心。简单说来,就是一切顺其自然。

袁玮:算起来我们全家移居新西兰已经整整六年,前五年经历了安家、重新学习、就业的过程。在新西兰无论什么年龄走进大学都不足为奇,已经不惑之年的我和先生也为适应新的生活而成为大学里的一员。2021年是我们来新西兰的第6个年头,不知不觉地已经开启了家庭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在疫情大环境下,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机遇,这一年我们开始准备创业,初衷并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曾经在北京一直遵循稳定工作节奏的我,对此充满期待。

5.2021年,您最得意、最后悔、最痛苦的一刻分别是什么?

李树波:最得意:女友作家绿妖说读了我写的《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后更了解我了。

最后悔:搬家时的一系列“没注意”,丢失了一些无法补偿的珍贵物品。

最痛苦:11月时得知妈妈9月做了乳腺癌手术,且一直瞒着我,还瞒得非常成功。

一叶闻:最得意的事就是我们菜园里种出来的菜,不仅够我们自己吃的,还能分给周围的亲友。几乎每个邻居都吃到过我们园子里种出来的菜。

最后悔的事是我没有做足功课就去修剪树木,结果把许多花木都修剪得太短,影响了开花的数量,幸好邻居安慰我说,它们会再长回来的。

最痛苦的时刻是看到那些让人难过的新闻——倒不一定是关于疫情的新闻,我觉得疫情持续到现在,人类从整体上讲越来越能够理智地面对,也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别人;可是有些社会新闻却让我特别难过,尤其是关于家庭暴力的新闻。每次看到有孩子或女人在家庭中遭遇暴力和恐惧,我都要痛哭很久,那种感同身受的痛苦是非常真实的。

袁玮:2021年最得意的一刻还得算《北京青年报》“西洋镜”版面刊登了我的整版文章“新西兰毛利文化的复兴之路”,写作过程历历在目,更增强了我看到文章见报时那一刻的喜悦。

最痛苦的一刻莫过于得知年迈的父亲生病住院的时候,我却不能陪伴左右。如果没有疫情,我一定会立刻飞回到他的身边,但疫情带来的边境隔离政策让这想法变得不现实。好在有姐姐全家一直在身边照顾,然而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可以算做我2021年最痛苦的一刻,这应该也是所有海外游子内心深处最痛苦的部分。

这些年越来越感觉性格决定命运的合理性,我是个比较乐观的人,所以一般没有什么后悔的事,更谈不上最了。如果偶有生活中的不完美,也会从中找出它存在的道理,试着去理解和接受。

6.2021年有哪些好书或影视剧、综艺、展览让您至今难忘?您会选哪两个推荐给大家,理由是什么?

李树波:推荐亚隆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谈的是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这四个所有人类的终极关怀话题。

一叶闻:我们家有早晚读的习惯,我先生和我每天早晚读半小时书,感觉就像是给自己的心调弦——早上把心弦调准了,一天做什么都是顺的;晚上把心弦调准了,一晚睡得也安稳,梦得也安详。

推荐两本书给大家吧:阿博都-巴哈的《神圣文明的奥秘》和《弘扬世界和平》。为什么要推荐这两本书呢?我觉得人类走到现在其实是充满了困惑的,我自己就经常怀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吗?还是物质越丰富越繁荣,精神就越匮乏越困惑?《神圣文明的奥秘》就像是在回答我的这个疑问。而《弘扬世界和平》呢,其实是一本谈话录,很好读,感觉是一个慈爱至极的老人坐在面前,把和平、博爱、正义等很抽象的概念,变成很贴心、很贴地气的讲述,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些伟大的理想落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里。

袁玮:2021年上半年梵高沉浸式世界巡回展来到新西兰,这是由法国卢米雷斯灯光展示工作室打造的一场艺术盛宴,运用音乐、光影、动画和文字呈现梵高的创作历程和他的悲剧人生。我们一家人席地而坐,沉浸在光影中,感受梵高忧伤和孤独的内心时而透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疫情阴霾下珍贵的欢乐时光。那天恰逢我大儿子13岁生日,愿他如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般永远向阳而生。

7.如果有时光机,2021年是否有哪一刻,是您想重新来过的?具体说说什么理由。

李树波:搬家前,让我再选一次搬家公司。

一叶闻:我想重新来过的事是:在播种或修剪树木前,先做足功课,保证给每棵树、每棵花、每棵菜、每粒种子最佳的生长和繁荣的机会,而不是让它们因为我的无知而发育不良,影响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袁玮:2021年2月26日是中国的元宵佳节,前一天我小儿子就读的Victoria Avenue小学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庆祝活动,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了到场的每个人心中。我有幸参与了活动筹办的整个过程,历经3个月的准备,2个多小时的庆典为学校筹集资金近4000纽币,饱含了一群华人家长的热心和对祖国的祝福,重视多元文化发展的Victoria Avenue小学师生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组织此类活动,如果能够重新来过,很多环节应该能够更好,最遗憾的一点是没有安排专职摄影摄像人员,就让那些美好的时刻留在大家的脑海中吧。

8.2021年您有最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一句话吗?是什么?对谁?

一叶闻:我希望对所有人说:对周围的人多说鼓励和赞赏的话,因为我们不管多少岁,心里都有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需要被鼓励、被赞赏才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袁玮: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除旧迎新之际,我还是最想对远在祖国的亲人说:“祝愿我最亲爱的父亲健康快乐,姐姐全家以及所有亲人朋友幸福平安,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9.2022年,您一定已经给自己设立了些小目标、flag,选三个跟我们分享一下(且不管它们能否实现哈)。

李树波:21点睡,4点起床;交付已签订的翻译和写作合同;成为一名合格的实习完形心理治疗师。

一叶闻:第一,练好几首自己喜欢的钢琴曲;第二,写一本能够给人带来欢笑的小书;第三,在园子里种更多花。

袁玮:如果让我说三个愿望的话,第一,全家平安幸福;第二,创业顺利;第三,疫情平息,世界和平。

如您有兴趣回答这9道题,请把您的答案发至小编邮箱316618183@qq.com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天天副刊”年终答卷|龙仁青:丰润你我的内心,期待更美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天天副刊”年终答卷|龙仁青:丰润你我的内心,期待更美的日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7
《天天副刊》教师节问卷|对于教育的力量,我坚信不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0
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疫情让我们学会做减法,人生更有质感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2
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给自己一点点时间,去发现快乐和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2
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只要能找准对手咽喉,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1
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人与人之间多点宽容,就会少很多麻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0
年终专稿|《天天副刊》问卷:与其废话三千,不如废画三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