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国家施压力、缅甸危机引分歧,东盟如何维持中心地位?
澎湃新闻 2021-10-30 07:30

10月26日至28日,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并期举行的第38届和第39届东盟峰会26日在东盟轮值主席国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以视频方式举行。10月27日所举行的东亚峰会上,除了东盟领导人,与会者还有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文在寅、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新西兰总理阿德恩。

《日经亚洲评论》10月29日报道指出,东盟峰会等一系列会议取得了一些切实成果。然而,美国及其盟友试图将反华议程带到东南亚的举动让东盟感受到了压力,从今年2月持续至今的缅甸危机也让奉行“不干涉内政”和“共识”原则的东盟陷入尴尬的处境。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莫德近日在《日经亚洲评论》上撰文称:“在目前激烈的权力和影响力争夺中,东盟的中心地位只是一种幻想。”这种声音显示出东盟“进退两难”的困境。

然而,李克强总理27日出席东亚峰会时强调了中方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支持。李克强说,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架构是本地区长期和平繁荣的重要基石。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发出了认可东盟中心地位的声音。

“东盟中心的本来含义就是要让东盟维持自己在区域往来中的中心地位、不选边站、和各方都维持友好关系、有着自己的自主性和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接受任何一方的指指点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青年副研究员贺嘉洁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印太战略”与东盟中心的矛盾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海上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葛红亮向澎湃新闻强调,东盟在地区事务多边框架中的中心地位并不是“幻想”。“在制度、机制、周边框架等各个层面,东盟通过努力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成效。也正因如此,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都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26日至28日,有关各方举行了第24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第2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16届东亚峰会等系列会议。密集的会议和参与国家之广显示出东盟在地区多边交往中的中心地位。葛红亮指出,“10+3领导人会议、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亚太经合组织(东盟是观察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以及近年来东盟和各大国举行的双边演习活动,都体现出东盟中心地位在机制、框架等各层面上真实性的存在。”

处于中心地位的东盟引来美、日、澳等东南亚地区域外国家纷纷示好,这引人注目。拜登以视频方式出席东亚峰会是美国总统时隔4年再次出席东盟峰会。他不仅以参与峰会的方式突出东盟重要性,还宣布了1.0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2亿元)资金的计划。澳大利亚和东盟则在27日的峰会上同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澳大利亚承诺,要再向东南亚捐赠至少1000万剂新型疫苗和1.24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97亿元)的财政援助。

莫里森说:“东盟位于‘印太地区’中心,我们透过言语和行动支持这一点。”另据越通社报道,岸田文雄10月27日强调,日本鼎力支持《东盟印太展望》(AOIP)。

但另一边厢,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机制(AUKUS)等区域内带有强烈军事安全乃至于“反华”色彩的机制对东盟中心地位似乎形成了威胁,美国及其盟友的“示好”背后也往往带有地缘政治议程。“美、澳、日等国一方面推出‘印太战略’,另一方面又说要强化东盟中心地位。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东盟一直拒绝选边站,回避大国纷争。”贺嘉洁说。

贺嘉洁认为,东盟如果要维持中心地位,就必须要保持和所有方面的友好关系。“东盟和西方国家保持友好以争取得到最多的援助,但中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东盟也会和中国保持友好。东盟要在所有领域都和各方维持密切和友好的关系。”贺嘉洁说。

“东盟试图在政治、安全和经济层面加强共同体的建设,并继续加强多边框架的建设,同时持续在大国竞争中采取平衡的现实主义战略。”葛洪亮分析说。

除了东盟成立以来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多边协商机制建设上的努力,东盟近期也在积极回应区域动态。2019 年 6 月,第 34 届东盟峰会发表了《东盟印太展望》,阐明了东盟关于地区合作的新主张。这份文件于近日会议期间再度获得日本等国的认可。

“提出《东盟印太展望》就是东盟试图回应‘印太战略’等外部施加压力的一个例子。东盟担忧自己会被边缘化,因此主动提出展望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贺嘉洁分析说,“印尼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印太’概念,并推动东盟内部磋商达成了《东盟印太展望》。根据印尼的理解,‘印太’不是战略竞争的平台,《东盟印太展望》是在东盟峰会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强调海洋安全合作、可持续发展等以合作发展为导向的联合行动,而不是战略竞争和军事行为。”

中国已多次强调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支持。李克强总理27日表示,中方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维护多边主义的努力,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针对缅甸危机,李克强说,缅甸是东亚合作的重要参与方。中方支持东盟以“东盟方式”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促进东盟团结,促进地区稳定,促进缅甸和平和解进程。

“东盟的中心地位是需要大国的善意支持的。东盟要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就需要大国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是积极确保并且肯定东盟的中心地位。”贺嘉洁补充说。

东盟试图为缅甸破局?

今年2月1日,缅甸军方突然扣押了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民盟高层官员,并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事态发生至今,缅甸政治局势未见缓解,昂山素季等也未被释放。东盟国家4月召开了缅甸问题特别会议并达成“五点共识”,却一直难以落实。

8月4日,文莱任命其外交主管部长艾瑞万为东盟缅甸问题特使。同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第11届东亚峰会外长会时表示,中方支持东盟任命艾瑞万为缅甸事务特使。然而艾瑞万对缅甸的访问迟迟不能成行。缅甸军方发言人佐敏吞10月13日表示,军方不会允许他会见被拘留的昂山素季。

面对持续僵持的缅甸局势,东盟采取了被认为是极其罕见的举动:不邀请缅甸军政府代表或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参与相关会议。《日经亚洲评论》指出,这是东盟前所未有的举措。

贺嘉洁分析说:“不让敏昂莱参会,透露出东盟内部仍对缅甸局势有分歧,但也确实承受了外部压力。东盟不能干涉内政,但又必须做些什么,因为如果一直不做事就会让其他国家介入缅甸。缅甸局势一旦恶化,东盟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东盟试图通过邀请缅甸非政治代表的举动来展现出其“能有所作为”的姿态,避免被缅甸军方“牵着鼻子走”。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菲总统杜特尔特说:“缅甸局势缺乏进展使东盟的可信度受到质疑......我们需要证明东盟不仅仅是一个‘谈话间’。”

“要维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向国际社会证明自己不只是在清谈。这是东盟的共识。”贺嘉洁说。英国知名智库查塔姆研究所亚太项目副研究员比尔·海顿(Bill Hayton)表示:“我对领导人发表的强硬声明印象深刻……东盟对缅甸军政府的耐心终于耗尽了。军政府要为关系破裂负责。”

东盟拒绝邀请敏昂莱参会,缅甸军方也拒绝派出代表参会,这让外界疑虑东盟将因缅甸危机这一“烫手山芋”而陷入分裂,甚至东盟中心地位也会受到影响。但据半岛电视台10月29日报道,文莱在峰会闭幕后强调,缅甸仍然是东盟大家庭的一员,东盟永远支持缅甸,也将继续通过落实“五点共识”来提供帮助。

“东盟虽然没有邀请军方,但也一直没有和民盟那边的‘民族团结政府’接触。虽然东盟在缅甸危机处理上受挫,但也没有将缅甸军事当局剔出东盟。东盟峰会主席文莱声明的最后一段还特别提到,要给缅甸一些时间重返常态。这都体现出东盟并未如西方国家期待那样粗暴地拒绝缅甸,而是有限度但又积极地介入问题。”贺嘉洁说。

据路透社29日报道,即将成为下一届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柬埔寨表态称,柬埔寨将持续推动缅甸军方和反对派展开对话,柬埔寨也会任命一名新的东盟缅甸特使在明年初展开工作。

然而只要缅甸政局不能回归稳定,对缅甸危机的处理将持续影响东盟的运作。“泰国国内也曾有军事政变的争议, 杜特尔特在菲采取的强力‘扫毒’行动也引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批评……如果缅甸局势会让东盟采取不同以往的行动,那这可能会形成一种效应,对东盟其他国家造成影响。”葛红亮分析说。(记者 许振华)

编辑/张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