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污染、低噪声,全国首款量产型电动雪地摩托车;有减阻、防寒、保暖,阻断新冠病毒等功能的新材料运动员服装;填补国内空白的国产双人雪车;帮助运动员提高睡眠质量的水能量睡眠舱……7月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在石景山区首钢园开展。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现场看到,科技成果展分为创新科技成果、“人”区域和“机”区域三个部分,展示了最新、最高端的科技备战和助力冬奥的技术成果及器材装备。
在创新科技成果区域,一个被称为“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的仪器吸引了观众的注意,据该仪器研发人员胡光有介绍,这个仪器可以搭载如钢架雪车、雪橇、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多个冬奥会冰雪项目。该系统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将六自由度运动系统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相结合,为运动员提供逼真的专项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环境,“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钢架雪车训练系统,这是一个令人屏息的冬季运动项目,在专用赛道中,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30公里”,胡光有介绍说,六自由度设备是为了克服运动员反季节训练以及场地、天气等因素的限制而诞生的多技术融合系统,将航空技术与体育碰撞。在训练过程中,既可以协助运动员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核心肌群力量和平衡能力,又可以让他们进行专项技术训练,强化最优技术模式训练,提高训练效率。
同样,在一款被称为“Lifter”的智能追踪力量评估与训练系统上,一位运动员正在模拟高山滑雪,只见他身体半蹲,跟着平台的上下起伏,进行下肢向心和离心训练,在“颠簸和起伏”中提高平衡能力。
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平介绍,时下,中国冰雪进入全力备战冲刺状态,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旨在通过全方位展示北京冬奥备战周期内,中国冰雪充分依托社会各界力量,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大力推动自主研发,引进整合前沿科技,组建国际化高水平科技团队,全面深入研究革新“人、机、环”三大要素,助力保障冰雪项目国家队科学化训练,全面提升运动员表现水平。
7月8日至10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召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工作推进会和系列活动,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是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冰雪运动产业博览会的一部分,该博览会于7月8日—10日在首钢园举办,展览分布在首钢三高炉及南广场、首钢园冬训中心。石景山区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将通过主论坛主题发言、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参与活动其中,旨在借助这一良好平台,充分展示石景山区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筹办、创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的各项成果,推介区域冰雪优质资源,将“冰雪”打造成为石景山区又一张靓丽名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柴程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