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近日部署开展2021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强化执法办案等工作作出安排。农业农村部决定自2021年起,开展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
农业农村部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将种业市场监管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净化种业市场环境,特别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品种管理,加快构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问题,此次活动坚持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化全流程监管,突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狠抓执法办案。本次活动总体目标是,通过落实各项措施,有力打击侵权套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逐步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提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实现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治理成效。同时,为压实监管责任,我们明确了省、地市、县三级目标,设立可考核可量化的指标,要求检查企业问题整改合格率、国家级基地检查覆盖率、部级转办案件反馈率均达到100%。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对照目标,抓好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活动中,一方面把好“品种端”,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开展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清理,有效解决品种多和同质化问题,支持原始创新;另一方面把好“市场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种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品种权人合法权益。
据悉,“执法年”将聚焦严格品种管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严管品种试验,减少同质化品种。开展登记品种清理,严格处理违规登记行为,有效解决“仿种子”问题。严把市场关,在用种关键时期,严查种子市场,确保生产用种安全。此外,统筹抓好种畜禽监管。聚焦加大种业执法力度。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执法实效。严查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部正配合全国人大、司法部加快修订《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着力提高原始创新保护水平。配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出台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强化司法保护。加快修订植物新品种复审规定,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同时,农业农村部还将建立全国统一的侵权案件协查联办平台,部署各地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及时公开查处结果。要求各级强化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手段,建立侵权纠纷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此外,农业农村部将继续遴选发布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典型案例,编制发布维权指南,强化宣传引导,震慑侵权违法行为。
通讯员/蒋钰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钦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