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走出翘尾行情。大金融板块走强,沪指重返3400点,上证50指数创下2008年以来新高。经济预期向好,低估值的顺周期品种走强,科技、医药等人气板块遭遇大幅杀跌。公募基金排行榜上,也是战况胶着,上半年一直“霸榜”的医药主题基金,当前在榜单前列已经全无踪影,部分制造、周期等主题基金悄然崛起。
在此背景之下,公募基金高手年末又将采用怎样的战术?多数基金机构指出,周期股短期内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对其低估值的修复,对于板块整体的持续性仍需保持谨慎。而科技与医药板块仍然是基金长线布局的机会,相关品种或再次成为市场热点。
A股上演翘尾行情
A股市场上演年末翘尾行情。11月27日,大金融板块整体走强,银行板块强势崛起,带动沪指重返3400点的同时,还使得上证50指数创出近12年新高。工商银行当日罕见大涨近6%,惊艳市场。11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14%,报收3408.31点;深成指涨0.67%,报收13690.88点;创业板指涨0.37%,报收2618.99点。
基金仓位上,财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全市场2957只主动权益基金(不含股票多空型)整体仓位81.88%。其中,股票型基金仓位91.84%,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88.13%,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为68.65%,平衡型基金仓位最低,仅为58.22%。当前尽管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较高,但行业配置上分歧较大,在近两个月的震荡行情中,板块轮动较为频繁,基金前五大重仓行业为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家用电器、电子;后五大行业依次为采掘、机械设备、商业贸易、公用事业、建筑装饰。除钢铁行业近期被明显加仓和交通运输被明显减持外,其余行业持仓占比与此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在近期行情中受益的是在行业分布上较为极致的基金产品,例如能源、大金融板块等,在市场资金追捧下,效果立竿见影。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资金寻找低估值板块的逻辑,但是与其说背后是某种投资策略的见效,不如说是市场风格成就了基金业绩的短期爆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事实情况确实如此。观察市场上以低估值策略为宗旨的基金经理可以发现,在低估值策略指引之下,这些基金经理的持仓多在各个板块和行业寻找低估值机会。在这轮所谓的估值抬升行情中,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多属于“进两步退一步”的情况,重仓股涨跌交替,基金净值略有上涨。
对于近期顺周期、大金融板块带来的市场行情,基金机构有不同的观点。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顺周期板块行情能够持续多久,金鹰基金杨晓斌认为,主要取决于经济修复的预期。他预计,顺周期行情可能至少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如果考虑海外经济更长的复苏周期,顺周期板块的行情可能会延续更长时间。在具体的行业上,杨晓斌表示,更看好化工、设备类相关的子行业,包括家电、汽车相关零配件、大金融等。此外,随着明年全球经济预期改善叠加政策支持,看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汇丰晋信基金指出,从上周的走势来看,市场依旧没有形成突破。2020年四季度,伴随着经济数据的走平,加上趋近年末,资金倾向于求稳,风险偏好下降,难以形成合力。不过,就目前各大均线走势而言,趋势仍未遭到破坏。市场依旧处于内部轮动调整、整体震荡向多的态势。
汇丰晋信大盘股票型基金基金经理黄立华表示,周期股近期的上涨,主要来自于对其此前低估值的修复。周期行业在上半年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较大,近期的涨价逻辑、优胜劣汰下龙头公司竞争力提升等因素,给该行业带来一定结构性的机会。但由于煤炭等部分板块的基本面对中长期成长的支撑可能不足,对于板块整体的持续性仍需保持谨慎。
“短刀长枪”齐上阵
尽管近期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但是基金机构继续对科技、医药等板块持乐观观点。
天弘创新领航基金经理陈国光指出,市场短期对顺周期板块的追逐,给以医药、科技为代表的成长风格板块带来阶段性扰动压力,令科技股分化加大。不过,随着成长股的市场热度有所降温,优质的公司反而有望迎来更好的买点。展望后市,陈国光认为,基于对明年流动性收紧的预期,明年科技板块行情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并处于行业上升周期的优秀公司有基本面支撑,超额收益会更加明显。
浦银安盛基金经理褚艳辉指出,当前经济复苏预期较强,科创板块或再次成为市场热点。首先,基本面回升对投资提供有力支撑,如新能源汽车三季度销量实现环比和同比双重提升,而这种高增长趋势有望延续,进而对整条新能源产业链形成支撑;其次,受益于海外市场的恢复,中国出口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盈利状况或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前期受贸易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5G、半导体、芯片等科技细分行业有望得到缓解。
天弘基金郭相博表示:“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有人说医药板块估值太贵,但板块每年都表现很好。价格低、估值低、市值小都不是安全边际,真正的安全边际是找到有竞争力的公司,长期陪伴它成长。这些公司不光有能力带来超越行业的回报,有时能够实现跨越牛熊周期的大回报。”
目前来看,顺周期“短刀”、科技医药“长枪”,成为很多基金经理的选择。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基金经理在投资比拼中,“短刀”和“长枪”并用,短期冲杀和看长做短都大有人在。“团队中的部分基金产品利用一部分仓位参与了能源和大金融板块的投资机会,但是会限定投资比例,并且在投资周期上,以短期操作为主,并不是长期配置的思维。”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表示。
不过,对于科技、医药板块的机会,基金机构并不盲目布局。前述上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指出:“科技、医药板块有此前高点的压力,阶段性回调后的上涨会面临阻力。虽然中长期来看,科技和医药板块都能有较好表现,但是也需要注意估值回升后的阶段性压力。”
另外,在“短刀”与“长枪”之中,也有的基金经理进退失据。观察近一个月净值表现靠后的基金,除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等基金之外,也有以蓝筹、价值等命名的基金产品。以某蓝筹基金为例,回顾其2019年以来的操作可以发现,在从白酒、金融等传统蓝筹板块切换到食品、科技、教育等成长蓝筹之后,今年以来的总收益仅勉强挤进同类中游水平。而在最近一个月,基金净值的跌幅较大,在跌幅榜清一色的医药基金之中,颇为扎眼。
年终榜单仍存变数
年终之际,市场风云变幻,会不会影响基金经理们的投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相对收益排名之下,基金经理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同行之间的比拼。顺周期和大金融板块的阶段性表现,让一些基金经理看到了获得更好收益和排名的机会,也让一些基金经理为自己排名的变化感到焦虑。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基金产品普遍收益较高、相对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年终的战绩榜单或还有很大的变数。”前述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表示。
除了继续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寻找机会外,不少基金经理在年终之际寻找其它方式,为持有人守住丰厚收益。其中,偏股基金因为赚钱效应明显,吸引资金持续涌入,一些绩优基金出于控制规模的考虑,不得不发布限购公告。例如,11月23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发布公告,自11月26日起,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在非直销机构累计申购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此前,该基金曾在9月17日发布公告,将交易限额从100万元调整到5万元。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宜和兴全合润也迎来限额升级。11月18日,兴全合宜发布公告,将交易限额限制在1万元以下。此前,该基金分别于10月9日、11月7日调整交易限额为10万元、2万元。兴全合润也同时公告,将交易限额在1万元以下。兴全合润此前多次发布“限购令”,2月4日将大额申购上限从2000万元调整到1000万元,2月13日进一步下调至10万元。随着行情持续升温,兴全合润又于7月8日将限额调整至2万元以下。
不过,作为资本市场的长线资金,公募基金仍然勇当投资领域的长跑健将。新基金发行的火热即是明证。上周,偏债混合型产品易方达悦兴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首发规模达到198.51亿元,位居今年以来单只新基金成立规模第7名。而11月30日至12月4日,即将有28只新基金投入发行,包括主动偏股、固收+、指数及纯债等众多品类新基金,兴证全球、嘉实、南方、鹏华、中欧等多家实力公募基金公司均有新品上市。市场人士预计,如果未来几周新基金发行持续保持热销,2020年新基金销售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
另外,基金公司同样身体力行,践行长期投资之道。永赢基金近日发布公告称,永赢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于2020年11月24日出资4000万元固有资金认购永赢成长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据悉,这是永赢基金近两年来第8次自购旗下新发权益类基金。此前,在今年9月,永赢基金自购3000万元旗下沪港通产品永赢港股通品质生活慧选混合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今年以来已有95家基金公司自购264次,总金额达31.63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