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月1日开始,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楼观台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免费开放,西安市80%以上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钟鼓楼逐步延长开放时间。云南省也印发通知,称旅游团队通过“一部手机管旅游”平台预约,可享受全省景区有关优惠。山东泰山、三孔、天下第一泉等81家国有景区也从8月1日起至年底,大幅降低门票价格……
这一波景区门票降价,已不是在个别地方启动,而极有可能带来全国多数地方门票价格的大幅下调,从而形成以门票降价来吸引游客的新的格局。只是,门票降价能否产生拉动效应,能否激发广大居民的旅游热情,还需要评估与观察。
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几乎所有的景区收入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的现象。即便景区全面开放,也没有能够有效拉动居民的旅游热情,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也就迫使旅游景区不得不通过门票降价来吸引游客。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方式,鼓励居民旅游,吸引外地游客。
以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和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方式来吸引游客,当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段,也是现行条件下比较有效的手段。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比较被动的,是一种临时干预措施。优惠政策过后,是否还能继续优惠。尤其是免费开放景区政策,是否能够长期坚持,更是一个问题。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可能不会再大面积暴发,但是,新冠病毒则有可能长期伴随。这也意味着,无论哪个景区,就都需要继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的警惕,居民旅游也会受到病毒长期伴随的影响。即便新冠疫情问题不再对居民旅游带来影响,居民旅游的热情能否得到激发,也是景区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吸引游客的方式,此前已经被广泛运用。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很多的降价措施,都是建立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到了旅游旺季,景区又会把门票价格提上去,甚至出现较大幅度涨价的现象。这种方式与手段,也受到了舆论和公众的强烈批评,有关方面也都会在旅游旺季时出台相关政策,对景区门票涨价提出限制意见。
殊不知,在发达国家,早就不再围绕门票发展旅游经济,而是多数免费开放与收取极低的门票费。旅游收入更多的体现在服务和其他方面的经营上,实现综合旅游消费。杭州市对西湖免费开放后,综合旅游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原因就在于,游客增加了,购物、吃喝、游玩等方面的消费大幅增加,从而有效弥补了门票免费造成的“损失”。尤其是从一个地区来说,如果外地游客增加了、本地居民进入旅游景区的频次增多了,综合旅游收入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
问题的关键在于,更多的地方和景区,已经习惯于躺在门票收入上,习惯于依靠“门票经济”,不愿意在如何拓展综合消费业务方面下功夫,不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旅游景区游玩设施的创新、饮食消费的拓展等方面下功夫,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市场意识。自然,也就不愿意取消门票、对景区免费开放。结果是,旺季承受不了,淡季冷清不已。旺季带给游客的是旅游质量不高,淡季带给景区的是门前冷冷落落。如果免费开放景区,即便淡季时外地游客不多,本地居民也会常去景区。更何况,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上了年纪的人更加在乎省却旅游门票,但不在乎景区消费。一旦免费开放景区,老牛旅游将迎来新的暴发。特别是旅游淡季和非节假日旅游,会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前去旅游。
可以这样说,疫情在给旅游业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给各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次反思的机会。既然很多地方选择了免费开放景区的做法,不妨好好探索一下放弃“门票经济”的思维,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思维大创新,从根本上消除“门票经济”,从而认真研究和分析如何拓展其他方面消费的渠道,增加综合旅游消费收入。尤其是地方政府,要从区域发展的整体考虑,不考核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而考核旅游景区的综合消费收入以及带给城市的其他方面收入。譬如游客的增加量,就是一个重要考量。如果取消了景区门票,来本地旅游的游客增加很多,进入景区的本地游客也大幅增加,都可以认为是旅游综合消费收入增长的表现,是告别“门票经济”的结果。必要时,财政还能适当补贴景区,帮助景区开发市场、拓宽旅游消费渠道。所以,谁先告别“门票经济”,必然会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占得先机、取得主动。
文/谭浩俊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