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夜北京丨夜班公交上欣赏“行驶”着的北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0-15 17:55

北京的夜色中,路边所有商家的灯牌几乎都熄灭了,街道不仅不再拥堵,还鲜有人走动,只有夜班车站牌下总会站着几个等车的人。

2014年9月22日起,北京34条夜公交线路形成路网试运行,6条环线、8条放射线、9条南北向线路、11条东西向线路的夜班线网棋盘型格局,覆盖二环、三环、长安街、平安大街、两广路等主要干道以及26家大型医院、53所院校、热点娱乐休闲区。乘客乘坐任何一条夜班线路,都可以实现至少与4条线路间的接驳换乘。

夜20路的师傅张德友说,每天走最后一圈时,在西直门站都有一份“牵挂”,因为有一位老人家固定在这里上车去鼓楼,他知道老人家是去鼓楼一家店铺工作,所以每天到了西直门站,他一定要找到这位老人的身影才算踏实。几年来,老人从未间断在这个时间点乘坐他的车,要是没跟老人家聊上几句,张德友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夜班公交师傅见证着京城由黑夜向白天的转化,在这个流动的小世界里,他们每天会等候固定乘坐的老熟人,也会迎接来北京游玩的新面孔,更有每天深夜里为自己为家人奋斗的代驾小哥……

每天迎来送往,周而复始。

观旗线

凌晨搭公交高概率行程  去天安门看升旗

凌晨时分,四面八方来的游客向天安门广场集结,他们放弃睡眠,走上几十里的路程,为的就是能看到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感受到共和国强大起来的力量。

夜2路公交车的司机刘学斌和夜21路的公交司机李国庆对此感受非常深。用他们的话说,看着这些赶去看升旗仪式的乘客,总能感受到他们对新中国崛起充满希望的那颗心。

凌晨3点30分,刘学斌驾驶夜2路公交车进入万源路站,门一开陆陆续续上来带着孩子和老人的乘客,他们都是准备去看升国旗的。

乘客中扎着马尾辫,穿着小红裙的小雅姑娘格外惹人注意。虽然已是凌晨,但她依然很精神,没有一丝困意。小雅说,对这次升旗仪式充满了期待,因为“前几次来北京玩都只是路过,这次马上就能完整地看到升国旗了。”

小雅的父亲也附和道:“这次看升旗是孩子的主意,可能她是从书本上看到了,我们想着来北京怎么也得带孩子看个升国旗。”

不仅是孩子,大人们对升国旗也充满期待,“我觉得这就是国家重要的仪式,为祖国感到自豪”,小雅的父亲说,其实这次去看升国旗,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小雅的姥爷也特别想看,老人家87岁了,一直都想过来看看升国旗,看看毛主席。

从西直门站出发开往北京站东的途中,一位女士慌忙上车询问乘务员:“看升旗是不是在王府井北下?”得到乘务员肯定的回答后,她才放心地落座。

这位女士姓刘,来自安徽,她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来北京旅游,来之前就计划要来看升国旗的,但是丈夫和孩子没起来,刘女士觉得,升国旗是国家一场重要的仪式,所以她就撇下这爷俩自己出门了,“一定得看到才圆满。”

几分钟后,刘女士下了车就赶紧小步快跑起来。透过车窗,她娇小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广场的人群中。

亲情线

孩子在家留守 我在北京努力打拼

“妈妈,前面就是王府井站了。”五岁的明明望向王丹,用手指着窗外兴奋地说道。此时的他们刚从秦皇岛旅游回来,因为天气原因没有买到合适的车票,不得不带着老人和孩子坐上夜21路公交车回家。

大部分时间里,明明都安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听妈妈说着很多跟他有关的事情。

严格意义上,明明是留守儿童之一,虽然在北京打工的父母每隔一个月都会回到西安老家看他,对他的任何需求也有求必应,但每次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都只有姑姑能到场,出去玩儿的时候也只有爷爷奶奶来喊他回家吃饭。

王丹与丈夫在北京从事珠宝方面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每年暑假,两人都会把明明接到北京待上20天,带他去天安门、故宫、长城......一切带有北京符号的地方,都是他们想要送给儿子的礼物。

“其实他非常依赖我们。”王丹说每次遇到什么节日或者生日,明明都会提前一个月就在视频里嘱咐他们,“到那天记得回家陪我。”

每次父母回北京的时候,明明都不哭不闹,靠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说:“我们去挣钱了,你要听话。”也许是已经习惯了从三岁就开始经历的离别,所以他小小的身体里总是透露着一股沉稳。”

明明对公交车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常常会在家里把自己的玩具车排成一队,一边往前推一边报站,“现在到了......下一站是......”

2019年是王丹来北京的第11年,闲下来的时候,耳边经常会想起儿子的那句“我不要钱,就要你们”,虽然心里满是缺席孩子童年的遗憾,可王丹觉得,来北京奋斗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所以她要更加努力。

乡愁线

不愿被世俗困住  55岁大姐来京陪儿子奋斗

凌晨1点30分,夜21路公交车上,张颖坐在紧邻驾驶座的第一排,深蓝色的大书包靠在脚边,书包提手在左右手之间倒来倒去,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关节处都粘着创可贴。因为患上了类风湿,她的右手已经开始变形,疼痛感不定时袭来,但这对她来说“不算个事儿”,早上7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的保洁工作一天都未间断过。

2013年,55岁的张颖来到北京,理由很简单:受不了乡间邻里的闲言碎语。张颖的大儿子自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外工作,到了35的年纪,虽然有了女朋友但始终未提及结婚的事情,再加上小儿子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在北京“飘”了七八年也没干成什么“大事”,在老家的人们看来,这是失败的一家子,越来越多关于张颖家的闲话在茶余饭后成为人们消遣的一部分。

“人家都说,你看他们家两个孩子混的连老婆都娶不上,大人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了”,复述这些话的时候,张颖的嘴角微微向下撇着,有时候,甚至连她也会怀疑,作为家里的“大人”是不是太失职了。

近些年,她和丈夫越来越频繁地向两个儿子催婚,但收效甚微,在青岛工作的大儿子,在北京飘着的小儿子,没有一个人愿意配合他们。

于是张颖和丈夫把家里的地交给了别人,收拾了行李从邢台来到北京,和小儿子一起生活。远离了流言蜚语,张颖的生活开始变得简单。

每天下班之后,回到出租房里做好晚饭,等着在中关村从事手机维修的小儿子以及在昌平建筑队里工作的丈夫回家。

张颖经常会乘坐这趟去往北京站的夜班车,然后取票进站,坐上凌晨四点的火车回老家。这次回老家是因为老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得回去帮着忙活一下。”

母亲的去世,是来北京这个抉择带给张颖的唯一遗憾。

两年前,年逾九十岁的母亲开始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渐渐生活也无法自理,其他八个兄弟姐妹对张颖的情况心知肚明,也十分体谅,于是自觉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让张颖在北京不要操心。

去年八月的某一天,丈夫匆忙赶到张颖工作的地方,告诉她:“妈去世了。”其实一早兄弟姐妹就轮番给她打电话,但是由于工作时手机没信号,张颖一个也没接到。

温暖线

代驾司机 夜班公交车上的常客

从2014年夜班公交车扩容后,夜班车就成为代驾节省交通费用支持的香饽饽。夜2路司机刘学斌告诉记者,有时候,一趟下来至少要拉几十名代驾乘客。

上车后,代驾们要么阖眼小憩,要么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偶尔还跟同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今天的业绩。直到突然接到订单,代驾小哥匆忙起身,拎起自行车,一边打电话联系乘客,一边从后门下车,走入茫茫夜色。

李浩宇便是其中一员,他上车后将折叠电动车靠在腿边,右手握着手机,屏幕每亮一下他都会马上打开锁屏查看消息。这是李浩宇来北京的第二个月,为了干好代驾的工作,他每天下午四点出门接单,第二天早上五点赶回家休息,北京所有的夜班车,他几乎都坐过。

李浩宇已经连续工作13个小时,赚到了300元左右,除去30元房租、5元交通费,以及饭钱和电话费,他估算今天能攒下230元。同在一个代驾群的同事常常开玩笑说:“别看我们买不起车,却什么豪车都开过。”听了这话,李浩宇不禁笑出声来,调侃道:“可不是嘛,我们烧着他们的油,他们还要付钱给我们。”

两个月的时间里,李浩宇一天都没有休息,在他看来,既然来到了北京,就不应该浪费任何一天。“停下来不赚钱的时候就是花钱,如果我觉得累了可以回家再休息,在北京呆着总觉着是奢侈。”

见惯了北京的夜晚,李浩宇渐渐觉得,这个城市是有温度的。有一次他开车将客户送去了亦庄,订单完成之后将折叠电动车从后备箱里取了出来,打算骑到附近的公交站,没想到电动车电量过低无法启动,李浩宇握着手机站在路边手足无措。

这时一个网约车司机开车路过,在李浩宇面前停下,问他:“小兄弟要打车回城吗?”李浩宇连连点头,承诺付车费给司机,司机师傅则笑着说道:“我不要你钱,上车吧,什么时候我有订单你再下车。”

李浩宇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八岁,小女儿三岁,一有空,李浩宇就会给家里发去视频通话,每次一接通,大女儿都会在手机那头说:“小李你在北京过得好吗?啥时候带我们出去玩儿呢?”小闺女则会抢过手机,冲着电话喊:“爸爸啥时候回来,给我带好吃的。”

“她们一个爱玩儿,一个爱吃”,说起两个女儿,李浩宇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大女儿还有半个月就开学了,这个暑假没有陪在孩子身边让李浩宇感到愧疚,他决定在20号之前结束代驾这份工作,回到老家陪陪孩子,顺便安排接下来的电焊工作。

老家在河南洛阳的张师傅已经做了快3年的代驾了,他白天在一家单位做保安,到了晚上8点,张师傅就做代驾工作,直到凌晨两点他重新回到单位里休息。

从事辛苦的工作,家成了张师傅最大的精神支持。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河南老家,晚上代驾工作结束后,他就回单位给家里人报个平安,虽然那个时候孩子早就已经睡着了。

靠着保安和代驾两份工作,张师傅的收入也很可观,他说“现在已经买了车了,下一步争取能在老家买上房”。

他的单位就位于崇文门,几乎每天他都要搭乘夜2路。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感到最温暖的时候就是过年期间,“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既搭不到车也拼不到车,唯独就是咱们这夜班公交车,确实很感谢”。

脱“困”线

抵抗困倦 夜班师傅各有各的招儿

夜班司机尽管早已把时差调整为夜间模式,但在每日凌晨时分,他们同样会有困意,而他们的治困的法子也多种多样。

夜2路司机刘学斌告诉记者,夜晚感觉困倦时,会使用风油精或者清凉油提神,要不就下车走一圈。夜20路张德友有一次实在困的不行了,就将车停在站台上和乘客们说“各位师傅,我实在太困了,稍等我下车清醒一下。”当他下车准备提提神时,有位乘客也下车,掏出“提神工具”和他一起聊了起来。

夜21路司机李国庆则是会用40分钟的停站点,围绕人民医院走一大圈,一下子就将困意驱走,还锻炼了身体。

电车分公司1队负责人匡春红告诉记者,分公司工会为各队驾驶员配备了硝酸甘油片、薄荷脑吸入剂等急救药包,司机师傅带在身上,一是为司机为职工提神醒脑,减轻困意,保证安全,二是如果有乘客需要,也可以为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

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夜班车的作用不但可以解决京城人们夜间出行的需求,还可以延长游客在北京的逗留时间和区域,进而让他们更进一步了解都市的概念和生活的便利。

夜班公交车司机见证着京城有黑夜向白天的转化,用他们的话说,如今公交车线路多了,夜间出行的年轻人多了,努力拼搏的人们多了。就算处在睡意正浓的凌晨时分,那种蓬勃向上的气息也能让他们重新振作精神,将已经开始忙碌的人们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见习记者 郭慧敏 王涵  实习生 朱雅迪

摄影/实习生 朱雅迪

统筹/张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强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拟撤销5条夜班车 北京部分夜班公交开启优化调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11
夜8路公交车穿越半个北京城 除夕夜守护城市夜归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3
北京夜15路公交车司机吴江:最好的春节祝福就是坚守岗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8
@上海市民,你的蔬菜正“坐”着公交车赶来
新华社 2022-04-06
乘客在行驶公交上猛拽司机手臂,被警方带走调查
极目新闻 2022-04-01
Qing听丨醉驾入刑十年 一个代驾师傅眼里的酒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5-26
Qnews|男子公交上猥亵女童遭司机喝止 司机:上了车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11
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夜班女司机 国庆节 “国庆”与祖国同庆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