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收窄利率走廊宽度、淡化MLF政策利率色彩 潘功胜详解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
第一财经 2024-06-20 10:45

6月中期借贷便利(MLF)缩量平价续作,令市场此前的降准降息预期双双落空。

6月19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发表重磅演讲时表示,央行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记者采访市场权威专家获悉,上述演讲内容释放重磅政策信号:一是,明确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二是,要提高LPR报价质量,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三是,要发挥利率走廊对短端利率调控作用。

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潘功胜说。

不过,潘功胜指出,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仍有待改进空间。

比如,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此前央行的政策利率包含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政策利率。“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意味着明确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从近年实践看,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政策利率的引导效果较好,而此前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时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一定偏差,市场可能会对此感到困惑。

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中央银行主要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中长期利率通常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效果更好。董希淼认为,从这个角度看,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下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

此外,潘功胜还表示,要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LPR是金融机构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理论上,金融机构可结合资金成本、风险水平等多种因素形成对最优惠客户的贷款利率,并基于一定公式形成LPR报价。

可见,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

一位市场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自身的LPR报价并不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最优惠客户贷款利率,这在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推动LIBOR改革前也存在类似问题。总体而言,未来改革方向应努力生成一个借贷双方都觉得公平的报价,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参考。

也有研究提出,可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将类似SOFR等市场基准利率作为浮动贷款的利率定价基准。

利率走廊宽度将收窄

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是比较大的。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利率走廊宽度相对较大,约为245个BP,明显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市场分析认为,这种较宽的利率走廊制度安排有其历史合理性,主要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但这也伴随有一定权衡,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是特别明晰,心中不是非常托底。

对此,潘功胜表示,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里更托底。除了刚才谈到的需要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以外,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主要国家央行都是通过利率走廊去稳定短期利率,市场化效率较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我国利率走廊的上下廊宽度相对较大,有可能未来需要进一步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比如进一步调降SLF利率,使利率走廊的定价效率更高。

另有市场权威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下阶段,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向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是很有必要的。

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

梳理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演讲内容来看,央行再度阐释了货币政策立场:我国货币政策要注重把握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三方面的关系,不同于海外央行总体保持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我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

央行权衡长短期目标的最主要体现是坚持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业内专家分析,前些年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应对短期冲击,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快于名义经济增速,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同时,政策出台及操作也留有余地,疫情平稳转段后,货币政策力度才能逐步回归,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中长期目标持续推进。央行日常操作也会合理权衡长短期因素。流动性形势变化后,基础货币投放由外汇占款,切换为更多依赖降准和再贷款,短期流动性调节还会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条件。

潘功胜还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

在市场分析看来,长短期目标的协调还是会反映到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中。

潘功胜进一步表示,我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货币政策首先立足国内发展。市场专家认为,在政策周期错位下,我国货币政策顶住了外部政策收紧压力,降准降息创造宽松环境,支持扩大了国内有效需求。政策调整稳妥审慎。前些年发达经济体长期实行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近年来为解决高通胀问题又快速大幅加息,我国一直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坚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既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支持,又避免大放大收,不会对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带来冲击。汇率这些年也经受了考验。人民币汇率多措并举后保持了相对稳定,为国内利率下行创造了条件,也有效应对了单边一致性预期和超调风险。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LPR继续“按兵不动”,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改变吗?
经济日报 2024-06-22
降准降息创造宽松环境 政策调整稳妥审慎
中国证券报 2024-06-20
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总量数据的“挤水分”效应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0
市场专家: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 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上海证券报 2024-06-19
潘功胜:可考虑明确以央行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
澎湃新闻 2024-06-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