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猫鼠游戏,年轻人又转线下社交了?
光明网 2024-05-30 11:00

“我追你逃,玩的就是心跳!”在飞盘、骑行、露营、citywalk之后,当代年轻人的悦己生活图鉴中,悄然兴起了一项线下社交活动:真人版“猫捉老鼠”游戏。社交平台上,这款游戏可谓风靡全国,不少线下玩家招募帖热度颇高。游戏规则也很简单,百十来名玩家随机被分配为猫和老鼠两种身份,可以通过线上地图实时查看其他玩家的位置,进行追逐和躲藏。

“这是更适合成年人体质的躲猫猫”“刺激又有竞技性,一次满足”“100个人一起玩是什么体验,狠狠期待住了”……一些老玩家表示,这个游戏让他们重温童年记忆;而另一些新手小白则表示,这是锻炼身体和结识新朋友的好办法。

猫鼠游戏的流行,为我们观察当下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原来我们总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会更多通过线上社交感受到自在与满足,他们刻意回避线下社交,由此产生的“断亲”“宅”等新的社会现象甚至成为人们长时间关注的热点。一份媒体进行的调查显示,64.2%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心理上或行动上的“社交卡顿”,其中26.7%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在线下社交有障碍,40.3%的受访青年承认自己会回避社交,60.6%的受访青年表示,当下一些社交逐渐变味,目的性太强,为年轻人所不喜。

与熟人的线下社交——其发生场景既包括由工作关系构成的职业共同体,也包括由血缘关系构成的家族共同体——常常带有功利的目的或是压迫感,难以满足年轻人内心对于纯粹情感、简单社会关系的需求与渴望。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线下陌生人游戏就是当代年轻人开拓自己社交版图的一种选择。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被社交媒体包裹长大的青年一代在某种程度上对线上世界也产生了一些厌倦。随着无差别年龄人群的上网,网上社交也常常呈现出线下社交常伴随的浅表化的特征,“点赞之交”“僵尸网友”甚至老一代对青年群体在线上的过分关注与束缚,让年轻人转而在线下寻找新的社交领地。

但人总是社会的人,是集体的人。尽管年轻人在线上社交中更多地感受到亲近,但线上社交无法全部满足他们对娱乐、放松、人际交往的全部需求。具身是当下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热门的话题,其基本含义是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与经典认知科学主张“认知是一种信息的表征与加工,本质上与承载它的身体无关”不同,具身认知强调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身体的活动影响着关于客观世界表象的形成。换句话说,身体的活动不仅仅是精神的交流,对于人的认知的形成、社会关系的开展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已经踏入人工智能时代,但人工智能再强大,也不能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的“具身”。之前,有一位视频博主带着“你愿意给陌生人一个温暖的抱抱吗”的牌子站在路边,从无人搭理到破冰,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拥抱的队伍。一个肉身的拥抱,抑或一场追逐打闹的游戏,年轻人总在调试着生命体验的尺度与方向,而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和一个宽容的微笑。

文/光明网评论员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潮流|​年轻人社交趋势:交“零糖”朋友寻“吗喽”减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躲猫猫”成年轻人社交新宠 大众点评10月新增相关活动超350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年轻人社交新方式 72.6%的受访青年生活里有“搭子”
中国青年报 2023-06-01
剧本娱乐:年轻人探讨世界的一种方式
中国青年报 2023-05-10
剧本娱乐行业里的年轻人:在创作和表达中实现梦想
中国青年报 2023-05-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