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职业闭店人”行为是否合法?有的协助恶意接店注销 法院判承担民事赔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7 11:08

0001 (4).png

近日,“职业闭店人”一词频频登上网络热搜,大多内容是相关从业者诉说自己如何在闭店工作中谋取利益。近日,一名“职业闭店人”刘某被店铺消费者以侵权告上法庭。5月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丰台法院获悉,刘某被判赔偿消费者所办理会员卡中的未消费金额。

调查:有“职业闭店人”宣称服务按不同价格档位提供

据了解,“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帮商家策划跑路的特殊群体,在商家面临关闭或者经营不善时介入,采取转移资产、更改经营主体等手段,避免商家承担法律责任并从中牟利。

北青报记者在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至少二十余个宣称“提供闭店”服务的用户。这些用户的简介中注明了“提供债务管理服务”、“闭店零风险方案”等语句。记者以想要闭店的教培公司法定代表人名义,联系一名“职业闭店人”。对方称,服务主要分为两个档位。便宜的档位,原店主需支付“2个月的公司运营成本”等价的费用,在“职业闭店人”的操作下,企业停止经营所造成的所有损失将由消费者承担。虽然便宜,但对方预估安置周期会拖得较久,安置率也仅有70%至80%。

而另一项收费较高的服务,金额大概为总负债的20%至30%。对方称,“在这个档位下,我们会联系附近的其他培训机构,进行对接转课。还可以补偿家长一定额度的购物卡。在不提退费的情况下,我们有很多方案可以给家长去选择。”

对方不断向记者“打包票”,在这个档位下预估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所有安置,安置率达到90%。

对于上述两个档位的服务,对方声称全过程合理合法,不会产生刑事或民事风险。

除了以上两个档位的服务之外,“职业闭店人”还给记者推荐了一项“法人变更服务”。对方说,这些“背债人”本身已经身负多家公司债务,“他们都不在乎多一、两个。”“职业闭店人”表示。

案例:瑜伽店老板突然“跑路”  “职业闭店人”被判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北京丰台法院,近期就审结了一起关于“职业闭店人”的相关案件。

北京的王女士算是某瑜伽店的老顾客了,从2021年起,就开始在该店练瑜伽。这家店离家近,店铺干净整洁,老师服务态度也好,所以王女士多次在店里充值购课。2023年10月份的一天,王女士发现不能在小程序上约课了,联系客服也无人回复,王女士去店面查看,发现大门紧锁。这一刻,王女士才开始意识到,瑜伽店跑路了。可自己还有很多课程未消费,购买这些课程,可花了自己不少钱。

想着自己的钱不能白花,王女士便开始了维权之路。王女士先是联系到了该店的其他会员,其他会员告诉王女士,店铺所属公司在半个月前就注销了,股东和法人也在注销前就进行了变更。其他会员还把新变更的法人微信朋友圈展示给她看。

一看,王女士更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因为新法人刘某的朋友圈多条信息都显示:“死客激活做业绩,想合作的老板私聊我,让你店里的死客到店消费”、“高价收购美容、美发、养生会员(因为某种原因您的店不经营了,您的会员我们可以帮助您消耗负债),全北京都可以”。王女士才知道自己是遇到了“职业闭店人”,她不甘受到欺骗,以清算责任纠纷,向北京丰台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请求判令刘某赔偿其会员卡中未消费的金额。

庭审中,经查明,闭店的瑜伽店系甲公司名下店铺,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为李某。2023年9月13日,李某与刘某签订了《转让协议》,将甲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刘某,但合同中并没有约定该股权转让的对价。2023年9月14日,刘某变更为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2023年9月28日,甲公司申请注销。注销材料中的《清算报告》显示:“1.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2.各项税款、职工工资已经结清;3.已于2023年7月29日在北京日报报纸上发布注销公告。”

刘某当庭表示瑜伽店会员大约200人,有40万元左右的金额未消耗,其把会员转给另外一家美发店了。王女士表示其报名的是瑜伽班,不同意去美发店消费。刘某认可注销甲公司时未成立清算组,未实际进行清算,亦知晓若存在虚假清算报告进行注销,股东需要承担责任。同时,刘某没有提供“2023年7月29日在北京日报报纸上发布注销公告”的证明材料,法庭经调查也未发现该注销公告。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作为公司唯一股东,在明知有大量会员债权未进行清算的情况下,仍在出具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的《清算报告》后,作出股东决定同意《清算报告》内容,同意公司注销,并向丰台区市监局申请注销公司,属于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的行为。该行为导致王女士无法在合法的清算程序中申报债权,致使其债权无法受偿。刘某在注销公司时,亦作出《承诺书》,承诺提交材料真实性,故王女士有权主张刘某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令刘某赔偿王女士所办理会员卡中的未消费金额。

法官:“职业闭店人”游走在法律边缘 造成诸多隐患

据负责审理此案的丰台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速裁组法官李强介绍,近年来,健身房、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预先充值服务领域店铺频频出现跑路现象,消费者在预先充值大量金额后,店铺跑路造成众多消费者无法退费,继而产生大量纠纷。

法官表示,这些所谓的“职业闭店人”表面上看似是帮助原商家企业化解危机,为消费者最大化的减少可能的损失,但实际上大部分风险最终还是转嫁给消费者,且“职业闭店人”自身面临较多的法律风险,不仅破坏了当地营商环境,甚至触犯刑法。

北青报记者发现,通过裁判文书网搜索相关案例,在实际案例中,有些“职业闭店人”接盘后,仍会以店庆、年终回馈等名义策划新一波促销,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续费或者预先充值课程服务。在“职业闭店人”转移会员找其他店家接手时,接手方大部分没法满足消费者对于环境、距离、服务等要求。当“职业闭店人”协助跑路商家将多家门店同时关闭,短期内很可能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的预付式服务合同纠纷。

另外,法官介绍,“职业闭店人”在帮助商家“跑路”时,部分中介还会以高额回报招揽“背债人”,再以过桥贷款等方式提升短期信用资质,扰乱信用监管秩序,还存在通过非法渠道盗取或购买无负债、无财产、无子女等群体个人信息,用以注册登记法定代表人情形,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职业闭店人”及“背债中介”青睐的背债人往往是居住于偏僻地区、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的,对背债行为引发的法律后果缺乏必要认知,且不具备可供执行能力。

法官表示,根据我国公司登记采取外观主义原则,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担任法定代表人亦然。公示体现出的权利外观导致第三人对其产生合理信赖,即使真实情况与实际信赖不符,其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职业闭店人”通过接手经营不善公司,将自己登记为公司股东及法定代表人。一旦公司经营异常,如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或未经依法清算等情形下,股东需要对公司倒闭带来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作为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担征信受限、限制高消费、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等诸多法律风险。

法官表示,“职业闭店人”接手店铺后,一般会在短期内、未经过合法清算程序的前提下,以虚假材料骗取登记机关恶意注销公司,导致消费者无法在正常的清算程序中进行申报债权。此种行为损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恶化了营商环境,应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

提醒:消费者如何避免落入“套路”

法官通过对全国多地相关案例的梳理发现了商家“跑路”前的几处共同点,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避免落入“套路”。

法官介绍,在店家跑路之前,相当一部分出现被房东催缴房租的情况,消费者留心观察,或可发现相关催缴公告。

另外,如今多款APP均可定制监控企业,消费者可留意期间变更股东及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如果出现异常,或频繁变更,也要提高警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企业员工、教练保持联系。”法官说,一般情况下,企业出现“经营异常”,第一时间就是拖欠员工工资,在诸多案例中,都曾出现过员工向消费者抱怨、吐槽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消费者面对优惠时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因优惠力度更大而选择一次性大量充值,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长期性稳定性的问题,甚至是因经营不善等可能导致的后续维权问题,要有风险意识,防患未然。”法官提醒,消费者也要注意留存相关证据,留好充值及消费记录,在部分预约小程序出现异常时及时录屏、截图。

实习生 林子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突发!资金链断裂 永久闭店!
中国基金报 2024-06-02
突发公告:永久闭店!负责人已失联
​红星新闻 2024-06-02
知名艺术培训机构突然闭店,是否涉嫌“职业闭店人”式跑路?
央广网 2024-05-26
仅开7个月 北京盒马X会员建国路店将于5月底闭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公司注销股东“跑路” 预付卡成“糟心卡”
法治日报 2024-05-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