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一季度产业运行“起势好、动能强、活力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16:24

3月1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在“全力抓落实、确保开门红”访谈节目中表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年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速安排在5%左右,为近十年来首次高于全国目标;信息软件业营收增速预期目标14.5%,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他表示,北京市经信局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推动京津冀“六链五群”布局落地,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不断开创首都新型工业化新局面。此外,围绕支持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经信局也系统构建了加大财政投入、聚焦精准施策、增强触达效能的政策体系实施闭环。

去年信息软件业营业收入占全国1/4 今年1-2月规上工业产值增长有望超过6%

姜广智介绍说,过去一年,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主要体现出“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克服疫情扰动因素,回归正增长;信息软件业增加值近十年复合增长率两位数以上,营业收入占全国的1/4,稳居全国第一,。二是产业结构迈向高端化实现新突破。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9%。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突破三万亿,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突破五千亿,在北斗、集成电路和工业互联网等细分方向已培育九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经济贡献展现新成效。工业和信息软件业贡献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为全市稳住经济大盘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产业贡献。

202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年工业增加值预期增速安排在5%左右,为近十年来首次高于全国目标;信息软件业营收增速预期目标14.5%,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尤为艰巨,不过,姜广智表示,有利条件要强于不利因素,将全力以赴争取完成目标任务。从预计数据看,一季度产业运行呈现出“起势好、动能强、活力足”的特点:一是起势好。我们强化复工复产服务保障,春节期间全市近四成规上工业企业坚持生产,节后首日工业用电基本恢复至1月正常生产日均用电量,据预测,1-2月规上工业产值增长有望超过6%。二是动能强。我们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加大重点项目谋划力度,推动理想、小米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成投产,全年有望贡献产值数百亿元。三是活力足。我们推动资金支持政策一季度早出快出,积极释放发展信号。2月制造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跃升至60.2%,环比上升10.4个百分点。1-2月汽车、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制造业和信息软件业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3.5%。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姜广智表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传统领域“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厚植新质生产力基础,塑造首都发展新动能。

一是全力塑造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从当前看,数字技术具有最大的赋能作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伙伴计划,加快垂类大模型在医疗、教育、工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商业化落地,培育做强百家垂类大模型企业,将算力券政策向应用端倾斜,形成千家生态伙伴和千项原生应用。在集成电路、传感器件、超高清视频、高性能服务器,光通信等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重点启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建设,机器人创新新应用等重大示范工程。

二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发布《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6大领域20个细分产业,在前沿技术领域持续研发攻关,保持先发优势;在产业转化关键阶段,支持加快产品创制和企业培育。加强政策精准投放,实施通用人工智能、6G、元宇宙、类人机器人、氢能、新型储能等产业专项政策。

姜广智介绍表示,围绕支持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构建了加大财政投入、聚焦精准施策、增强触达效能的政策体系实施闭环。一是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的各类数据资源,加快与银行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银行对高精尖领域企业进行授信提级。统筹用好机器人、人工智能、信息、医药健康4支产业基金,谋划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与新型储能、空天产业、未来产业新设一批基金。二是推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今年计划围绕医疗器械、集成电路设计、商业航天等领域再出台一批产业政策。三是提升政策宣传触达效能。打造产业领域“北京服务”品牌,推动专精特新十大强企行动落实落细。

推动京津冀“六链五群”布局落地,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年来,北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三地产业协同水平不断提升。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再次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姜广智表示,北京市坚持“一盘棋”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聚焦“六链五群”和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廊道,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高品质现代化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02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万亿元,是2013年的1.43倍。产业链群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汽车、氢能等产业链区域配套更加紧密。共建园区相继落地,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园等一批共建园区形成特色产业聚集态势。试点示范项目加快突破,京津冀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首批示范城市群,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投入使用。

下一步,将坚持共谋发展、共做增量、共建体系、共筑优势,按照“六链五群”总体布局,抓好链群落图落地、企业项目入区入园,以示范项目为抓手,形成产业协同新格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新质生产力,园区怎么推?《新质生产力园区典范》征集活动启动
中国工信新闻网 2024-04-29
“V观京津冀 新质铸辉煌”网络名人行活动启动 用镜头讲述三地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北京产业经济实现“开门红”,一季度信息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379.2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9
用镜头讲述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V观京津冀 新质铸辉煌”网络名人行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6
半两财经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十年取得多项第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