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运会带给成都惠及长远的遗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18:46

大运遗产是成都大运会在申办、承办以及举办和赛后所留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果,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能带来什么?8月4日下午,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大运遗产专场新闻发布会。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大运会带动赛事名城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惠及长远的发展遗产。

大运会体育场馆是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成都大运会总共有49个场馆,其中新建的只有13个,其余36个均为改造场馆,本身就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将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有效防止了闲置浪费。

据曹雪峰介绍,近年来,在大运会的筹办工作中,推动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仅在2022年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730余项,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成都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近年来,在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着力抓住大运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进赛事名城建设。先后成功申办了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乒赛、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2023年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全力助推成都蓉城足球队重返中超赛场。今年以来,位于成都城北的凤凰山体育公园的专业足球场内,每逢主场比赛日,身穿红色球衣的主队运动员和主队球迷形成了一片红色海洋,让凤凰山体育公园爆火出圈。

大型赛会的场馆设施后续利用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难题。曹雪峰表示,大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体育先进城市的场馆运营经验,采取“短期+长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市场化的思维来推动场馆惠民和可持续利用。曹雪峰说,大运会遗产的创造过程本质上是赛事价值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举办城市价值的放大过程,他希望大家在成都多走走多看看,感受体验并分享传播大运会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张颖川

相关阅读
感受大运会的“成都味道”
人民日报 2023-08-09
国际大体联点赞成都大运会:让每个人实现梦想 是未来的模板和示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8
成都续写大运新篇章
光明日报 2023-08-05
成都大运会 | 可回收、新能源、高科技 大运会尽显绿色风尚
新华社 2023-08-02
北京-深圳-成都:大运足迹印证中国步伐
新华社 2023-08-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