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山东一地500多名农民加入绘画专业合作社 靠画工笔画牡丹月赚几千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21:17

近日,一段37岁农民画师靠画牡丹月入近万元在网上引发关注。7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农民画师在山东巨野县有500多人,他们加入当地的绘画专业合作社,农忙的时候干农活,农闲的时候画工笔牡丹画,平均下来每月能赚几千元,最高的甚至月赚一两万元。

山东巨野县农民放下锄头当画师 靠画牡丹月入几千元

张景学今年53岁,是山东巨野县的一名普通农民,也是巨野县德艺双馨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

他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巨野县就有农民作画的“传统”,会画的教不会画的,从十几岁他就开始接触工笔画,跟着老师学习,如今已经画了30多年的工笔牡丹画。“每个月画牡丹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还算稳定。以前我们就是耕地和画画,现在农业现代化了,机器代替了人力,我们需要干的农活也少了,每个月都能画画。”

张景学的绘画专业合作社成立已经10年,如今有100多名成员,都是当地的农民,每个人靠画工笔牡丹画月均能赚3000元至5000元。“我也教过我的两个孩子画画,但他们大学都没有选择就读美术类院校。”对张景学来说,画画是一份营生,对他的孩子来说,画画只是他们的兴趣爱好。

和张景学同龄的画师王春英从事工笔画创作已有20多年,她加入了巨野县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的514名成员中九成是农民,将近五分之一是残障人士。7月26日,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合作社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农忙时会有专门的假期。“像我们平时利用农闲时间作画,不仅不耽误农活,还能照顾好家庭,每个月能有六七千元收入。”

37岁的画师桂怀芳是以教师的身份进入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的,目前主要从事创作和设计工作,每个月的收入也有六七千元。在她看来,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也变得充实起来。“之前我也就是在农忙的时候干一干农活,平时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而现在我不仅能够兼顾这些,还能够有较固定的收入。此外,绘画也充实了我的精神生活。”

家庭主妇加入绘画专业合作社 变得从容专注审美也越来越好

今年50岁的王桂芳接触工笔画已经十几年了。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在家照顾孩子,孩子上学后,她赋闲在家,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有时她会去当地的绘画社看看,发现从事绘画时间相对自由,便决定尝试一下,后来也渐渐地喜欢上了绘画。

“刚开始学习工笔画的时候,感觉勾线像地图一样,看不懂。”王桂芳说,学习的过程很难,她用了一年多才逐渐学会叶子和花之间颜色的调配。“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因为熟能生巧,适应了就好了。”

王桂芳画的最多的就是鸟类,后来娴熟以后便开始画6到8尺的大幅孔雀,“虽然画这种大幅的工笔画很麻烦,需要一遍遍上色,但因为绘画,我变得越来越从容、专注。”一幅画需要四五天才能完成,因为时间自由,她也能兼顾家庭。

王桂芳告诉北青报记者,绘画让她的审美越来越好,还更加注重细节。王桂芳说,基本的勾线、上色的流程完成以后,还需要注重花蕊、枝干和画幅层次等细节。她认为绘画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而且自己这种好的心态,也影响了家人。“我从来没为孩子的学习操过心,他学习很自觉。去年,他高考考了620多分。”

巨野县500多名农民加入绘画专业合作社 一幅画可赚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树昭告诉北青报记者,2000年他从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拜师跟随西安美术学院的杨建兮老师学习。2008年,他回到洪庙村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在我们这边,从90年代开始就有很多画师在画牡丹等工笔画,但受限于技术等原因,大部分的画作还是沿用传统的绘画技法,画风比较单一。我回来就是想要将自己在外所学习到的一些专业画法、技法与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

在教学中,姚树昭注意到,当地的画作主要通过博览会、画廊和文化市场销售,画作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恶性价格竞争,农民整体创作积极性不高。因此,他萌生了成立合作社,带动当地书画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念头。

2009年7月,洪庙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七八名老师教学,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合作社成立当年年底,学员数量就达到了60余人。到现在,我们一共有514名学员。”

据姚树昭介绍,514名成员中九成是农民。按家庭角色算,八成是家庭主妇。按身体情况算,将近五分之一是残障人士。“对于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学员来说,通过学习绘画技艺,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他们也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只要是想要学习技能的,我们都会提供培训,大部分学员都能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掌握相关技法,并获得相应收入。”姚树昭表示,合作社的美术教学属于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画材和场地都由合作社提供。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巨野县至少存在“德艺双馨”和“洪庙”两家农民绘画专业合作社,他们主要画工笔牡丹画,也画其他花鸟画。

姚树昭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在画作销售方面,他们主要采用“经销+合作社(画院)+农民画师”的模式,画作由合作社回收后,再统一进行出售。 “根据画师等级、尺寸和题材差异,其画作的定价也会有所不同。三四尺的小幅画作定价在数百元,一些十米长卷的价格可能就高达数千元。”

姚树昭说,目前,巨野县政府已经在合作社南面筹建一座占地约10亩的牡丹园。“等到第二年牡丹开放的时节,这座牡丹园不仅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也能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方便。我们的社员可以就地取材,画出更多牡丹题材工笔画作。”除此以外,他也提到,希望在未来,当地能够为书画产业设立一个专门的文化市场,为对外交流与销售提供便利。

实习生 李浩天 王泽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房霞

相关阅读
山东书画艺术“百花齐放” 产业链条向宽领域延伸
中国新闻网 2023-11-04
山东彩蛋画师:方寸间展现“万千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3-04-11
冯亚珂:返乡创业青年用“画笔”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青年报 2023-03-18
金庸小说插画师姜云行去世:合作二十多年绘画过万幅,满满都是回忆
上游新闻 2022-07-11
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新华社 2021-06-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