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长什么样?走!去屈家岭遗址看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6 21:17

12月4日,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公布了系列重要考古新发现。其中,新发现的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探索江汉平原史前治水模式提供了重要证据。

在屈家岭遗址新发现的多组史前水利系统中,熊家岭水利系统规模庞大,由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现存坝顶高约2米、宽约13米,坝底宽约27米,南北长约180米。水坝东侧为蓄水区,西侧为灌溉区,溢洪道位于蓄水区的北部缺口处,呈南高北低的走势,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为何会在此地多次多处修建水利系统?眼前这张高程模型图给出了答案↓↓↓

通过早期卫星影像以及周边水利系统要素的勘探,考古人员目前已确定熊家岭、郑畈两处史前水坝,并历时8个月完成熊家岭水坝东西向剖面的解剖清理工作。据现场发掘显示,熊家岭水坝可分为早、晚两期,晚期坝是在早期坝的基础上加高加宽扩建而成,坝体的局部位置显示出因拍打、夯实而形成的“痕迹面”。

专家介绍,除了坝体,根据出土碎陶片测年数据表明,晚期坝的年代范围距今约4900年至4800年,早期坝的年代范围距今约5100年至4900年,是长江中游迄今发现最早且明确的水利设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有水利系统、水控制体系,更多用于灌溉,直接涉及这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农业的经济命脉,体现了生产力在屈家岭这个阶段有了巨大的飞跃。

当天还公布了多项考古新发现。其中,距今约5500年至5100年的油子岭文化聚落范围10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同时期面积最大的聚落,已确认水利系统、墓葬区、居住区和陶器生产区等。一系列最新考古发现,为考察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提供了关键证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雅讲席教授赵辉:我们在遗址的最高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型宫殿式的建筑,建筑技术还相当之高级。屈家岭遗址所反映的社会其实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社会,它是一个江汉地区的史前文明。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水利部针对8省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 多地这样保夏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3
沙漠边缘阻击战“水”从哪来?这座水库建成后蓄水量≈80多个西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6
四角坪遗址进入延伸性发掘阶段 对历史研究有哪些价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2
这些地方凭啥“出圈”?看看TA们递出的新名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9
长江里藏了一座水下博物馆?看看里面都有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