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38.1%关税,奔驰、宝马反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08:57 阅读量:35805
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声明,将从7月4日开始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BEV)加征关税。在三家被选作样本的车企中,比亚迪将承担17.4%的税率,吉利为20%,上汽集团则高达38.1%。

目前,欧盟对所有进口车征收10%的关税。倘若此次反补贴税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所要缴纳的关税将合计达到27.4%,上汽集团这一数字高达48.1%。

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这些企业需要平均额外缴纳21%的反补贴税,被认定为不配合调查的车企,将被加征38.1%的税率。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被欧盟给予了特殊待遇。根据欧盟的声明,特斯拉通过理由充分的申请,为其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争取到了单独计算的税率。

奔驰、宝马等反对,这是错误决策

欧盟委员会公告发布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德国车企明确表态,反对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发表声明称:“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齐普策指出,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也明确反对。

梅赛德斯-奔驰警示:“我们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大众汽车集团则认为,自由、公平的贸易以及开放的市场是全球繁荣发展、保障就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作为一家全球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支持并倡导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政策。

长远来看,施加反补贴税不利于欧洲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反对这一决定。德国和欧洲当前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乏力。欧盟委员会做出这一决定的时机并不恰当。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分析称,欧洲所需要的是促进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气候中和转型的监管环境。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和创新能力充满信心。大众汽车集团积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其中也包括中国市场的竞争。竞争将成为促进发展的机遇,并将使我们的客户受益。

更早之前,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公开反对欧盟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其认为,如果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将对德国的梅赛德斯、保时捷和宝马等车企造成较大冲击。

外交部、商务部等发声

针对欧委会披露的临时反补贴税率,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近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政要、业界代表对欧委会的调查表达了反对意见,认为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来试图保护欧洲产业是错误的方法。

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林剑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同样称,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欧盟中国商会也对欧盟委员会不顾各方劝阻、执意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的做法表示非常失望和强烈不满。

欧盟中国商会认为,该措施不仅将严重损害中欧汽车企业及汽车供应链企业正当权益,扭曲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将冲击中欧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正常经贸往来,其“溢出效应”更将对中欧经贸关系和双边关系带来挑战。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对欧委会披露的临时反补贴税率强烈不满。

中汽协指出,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界从维护中欧汽车产业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积极配合调查,相关企业均按照调查部门要求认真提供材料。然而,在调查中,欧方预设调查结果,倾向性地选取抽样企业,滥用调查权,随意扩大调查范围,严重扭曲调查结果。

其强调,欧盟委员会不要将当前产业发展必经的阶段性整车贸易现象视为长远的威胁,更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要避免损害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我们希望欧盟汽车产业界理性思考、积极行动,共同维护当前双方合理竞争、互利共赢的局面,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亦林

相关阅读
国家发改委:坚决反对欧盟自华进口电动车加征关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新闻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将带来哪些危害——欧洲专家解读欧盟保护主义之弊
新华社 2024-06-17
加征关税 挪威不跟!
第一财经 2024-06-14
多方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外交部:欧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欧盟宣布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挪威表态:不跟随,此举不可取
澎湃新闻 2024-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