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将“年度结案率”调整为“审限内结案率” 最高法:从机制上解决老百姓“年底立案难”问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17:32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4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晋山在直播中解释了《报告》中提到将“年度结案率”调整为“审限内结案率”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他表示,这一小调整有利于从机制上有效解决“年底立案难”问题。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在报告中提到,将“年度结案率”调整为“审限内结案率”。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晋山表示,结案率是用来评价法院和法官审判工作效率的指标。年度结案率,简单讲,就是一个年度内法院收了多少案件,结了多少案件。

“这个指标看似正常,但我们都知道,无论审结多简单的案件,都需要一定时间。”他说,起诉时间越接近12月,案件就越不可能在这个年度办结,这样就会拉低“年度结案率”,于是就可能引发年底拖延立案、不愿立案的问题,当事人对此意见很大。这也反映出,年度结案率这一指标不符合司法审判的客观规律。

他解释,至于“审限内结案率”,就是看有多少案件是在法定审限内审结的。按照这一指标,即便是年底新收的案件,因为还没有到法定审限,完全不影响“审限内结案率”的计算,相关法院就会做到应收尽收、应立尽立。

“所以,这看似是一个很小的调整,但显然更符合司法审判的客观规律,也有利于从机制上有效解决‘年底立案难’问题,更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赵晋山透露,从实际效果来看,数据表明,2023年底,全国法院立案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对立案满意度为90.2%,同比增长了10.3个百分点。

赵晋山解释,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就是案件质效的“体检表”。各地法院以这些指标为基础,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细化调整后,定期进行对照“体检”,一经发现问题,就进行靶向治疗,由此给全国法院的司法审判质效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变化。

他透露,全部26项指标中有21项指标同比趋优、向好。其中,12项质量指标中有10项趋优、向好;在法官人均结案数量同比增长超13%的情况下,审限内结案率等全部6项效率指标均有提升。在设有合理区间的19项指标中,有18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达标率为94.7%。

另外,从具体指标看,“案-件比”逐月改善,二审开庭率增长10.55个百分点,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增长3.04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增长2.85个百分点,平均结案时间下降6.82%,上诉案件移送时间下降5.48%,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增长4.1个百分点,调解率增长2.21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增长3.96个百分点。

实习生 蒋博雅 张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一季度,全国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100.3万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注重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及时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最高法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工作报告
人民法院报 2024-03-11
最高法:防止“一案结多案生”、徒增群众诉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最高法:1-9月,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大幅增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4
常态化!最高法按季度对外公布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