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去年全国法院受案数首次突破4千万大关 最高法:意味着全国法官全年不休 人均每天办结一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11:24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4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场了解到,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在去年首次突破4000万“大关”,全国法官年人均办案量已高达357件。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这意味着全国法官一年到头不休息,平均每人每天都得办结1件案件。”

据了解,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在去年首次突破4000万“大关”,同比增长15.6%。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最高法工作报告时指出,人民法院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能动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不断攀升,“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2013年以来,全国法院案件总量年均以13%的增幅快速增长,10年增加了2.4倍。2023年,全国法官年人均办案量已高达357件,“这就意味着,全国法官一年到头不休息,平均每人每天都得办结1件案件。这无疑是巨大的现实的压力,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他表示,“抓前端、治未病,做好诉源治理”绝不仅仅是为了给法院和法官减压。往深里看,这项工作做好了,能够有效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能够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有利于减少人民群众讼累,也有利于促进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

“老百姓选择到法院打官司,是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的表现,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司法机关的信赖。但是,应当认识到,诉讼绝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渠道,更不是最佳手段。”周加海表示,法院经过审理,依法作出裁判,无疑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纠纷解决方式,执行上也有司法保障,有它的优势。但选择“打官司”也有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耗时长、成本高、“副作用”大。“打官司”要掏律师费、诉讼费,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肯定会给正常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所以成本相对更高,“赢了官司伤了感情”、“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例可谓比比皆是。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有以和为贵的传统,重视人际和谐、邻里和善、家庭和睦。”周加海表示,反映在司法法律领域,一直有“无讼”甚至是“厌讼”“耻讼”的文化,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对簿公堂,以免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据了解,张军院长在报告中提到,2023年,全国法院通过在诉前委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等,共调解纠纷1199.8万件。“这将近1200万件的诉前调解案件是什么概念呢?它占到同期诉至法院的民事、行政案件总量的40.3%。”周加海表示,这一方面说明,调解等非诉解纷方式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抓前端、抓源头的工作还有很大努力空间。

“如果在纠纷刚刚发生、矛盾还相对缓和的时候,老百姓就能在街道、社区、村镇,通过调解、仲裁、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等非诉方式,把这1200万件纠纷妥善化解掉,那将节省多少时间、精力、经济成本,能避免多少对立冲突啊!”他说。

实习生 蒋博雅 张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去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行政案件31万件 近五成以判决方式结案 最高法:判行政机关败诉占34.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0
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审结3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1914件、久押不决案件2455件6909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最高法:2023年全国法院干警记录报告信息193.85万余条
央视新闻 2024-02-23
Qnews|最高法:去年全国法院12万多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42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聚焦两会丨最高院:5年来全国法院帮助3285家企业摆脱困境 保住了92.3万人的工作岗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