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写作|周兆琼:浅谈读书
作家联盟 2023-05-11 17:00

作者|周兆琼

关于读书,从古至今,有好多至理名言,也有好多感人事迹。

孔老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人们只学习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茫;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会疑而不决。清人李渔认为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除”。告诉人们读书可以得到快乐解除苦闷,还可以学会平心静气对待人生。匡衡凿壁借光读书,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周作人先生读书,手把遗编,青灯二更,寻找的是那种苦味。读书犹如品茶,茶书相通。茶中有书,书中有茶。但依周作人先生意,读书更胜品茶,因饮茶过多要损气,而书则提神。读书寂寞,读书辛苦。然而苦中有乐,苦后有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从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三种角色变换中,我始终把握住人生的几个关键词,即不断读书、不断思考、不断改革”。李希贵校长的肺腑之言,揭示了他成功的秘诀,也告诉了我们读书的方法和目的。

从古到今,从圣人到专家,他们首先强调的是要读书。多读书才能博学,多读书知识面才能宽些。静下心来读读书,在世俗中可摆脱一些俗气,在闲暇中可享受一份逍遥。得之时淡然,矢之时坦然。书是一幅清醒剂,如汩汩泉水,流进你我心田。书是一幅镇静剂,让我们在熙攘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澄澈。

读书需要沉潜。亦即持之以恒的学习。别人休息我不休息,别人睡觉我不睡觉。一年、十年、二十年,就可以达到“化”的境界。“鲲”化为“鹏”,一飞冲天,不就是有海底沉潜的功夫吗?这也应了西方一句名言:“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读书是要开启智慧的。是指要在思考中读书,要用头脑思考人生问题、确立人生信念,使自己逐步积累智慧。如果书读多了不仅不能解惑反而越读越惑,就失去了读书的本意。

读书过程往往会产生灵感。这些灵感好比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这是知识与自我思想碰撞的火花,也是推动实践的动力。能否创新,能否写作,原动力在此。正如当代知名作家周国平先生所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自我发现,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些好东西。”

读书是纯洁的、神圣的,要不得功利思想。如果是这样,就会落入哲学家陈先达老先生所说的“两忌”陷阱。即“读什么信什么,信什么读什么”。要么先入为主,要么六神无主。不能在对比分析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不能起到创新实践的作用。

当然,生命是有限的,书是读不完的。读尽平生未读书,只是豪言而已,谁都做不到。想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访谈 | 陈平原谈读书
现代大学网 2024-03-16
夜读|会读书的人,才能成为书籍的朋友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3-11-02
庆丰收 读好书 拼多多联合百余家出版社开启第六季“多多读书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学校“读书节”让阅读浸润童心
亦城时报 2023-09-25
今天,如何留住“读书种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