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六成以上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解决 北京高院发布司法改革微创新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1 21:40

1月11日,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1个北京法院2022年度司法改革“微创新”案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北京法院制定全国首个《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工作办法(试行)》,挽救中小微企业40家,引入投资近50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200余人;“一键立案”、二维码缴纳执行案款、一键智能发还案款,60%以上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解决……

据了解,2022年8月,北京高院正式启动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经过推荐申报、集中展示以及初评、复评、候选案例公示等环节,产生司法改革“微创新”最佳示范案例和优秀案例共21个。

北京高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2022年,北京法院在健全审判权运行和制约监督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高院制定《关于随机分案的实施细则》,构建“线上+线下”互补管理模式与五项保障机制,全市法院随机分案占比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二中院构建“一轴两极三线”审判权运行监督流程全闭环、权责全要素、人员全覆盖的司法责任制落实体系,过去一年积案清理同比提高15.3%,一审案件被定错改发数量同比下降38.1%。

部分“微创新”案例还充分体现北京法院加强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北京高院构建12368“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深度融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精准对接各类诉源治理主体在办理12345群众诉求和开展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过程中提出的司法需求,全市法院通过12368热线主渠道响应诉源治理类司法需求2701个,满意度达100%;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将司法确认、小额诉讼、扩大独任制适用等改革任务融入“多元调解+速裁”,60%以上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解决。西城法院建立“1+15”街道联络员与法院专门团队对接机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有效率达100%。

同时,北京法院强化服务保障和司法为民职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新发展和利民便民的司法新需求。一中院构建“1+2+3”多元破产挽救体系,挽救中小微企业40家,引入投资近50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200余人。四中院加强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解纷示范机制,北京国际商事法庭运行以来,为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位中外当事人化解超过160亿元的商事纠纷。丰台法院探索建立“一窗通办”服务窗口,机制启用以来,累计接待群众10022人次,为群众办理三项以上事务851人次、两项以上事务3594人次,平均办理时长5分钟。通州法院将诉讼服务和速裁工作下沉人民法庭,为辖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护,创建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观护工作模式被引入相关国家标准。朝阳法院加强对老年人群体的司法保护,打造审理涉老年人权益保障案件的专门法庭。

在推进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建设方面,北京高院制定《北京法院电子卷宗同步生成操作规程》《北京法院电子诉讼档案管理规范(试行)》,统一电子卷宗生成标准和工作要求,全市法院电子上诉移转自然时长较纸质模式节省超过20%。互联网法院开发自动抓取录入案款发还信息功能,实现一键智能发还案款,每笔案款发还从三分钟缩短到20秒,案款收发全年平均时长仅3.11天。

孙玲玲表示,“顶层设计引路,基层创新探路”,是北京法院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出“北京样本”的路径方法。今后,北京法院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切口小、见效大的“微创新”,持续推动各项司法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王朝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去年广州法院审结约36万件民商事案件
南方都市报 2024-01-11
北京高院发布2023年度司法改革“微创新”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4-01-09
北京高院通报司法改革微创新:12368热线从源头预防化解潜在矛盾纠纷约4.5万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9
北京:六成以上一审民商事案件解决在诉讼前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7
六成以上一审民商事案件解决在诉讼前端 北京高院晒出法院营商环境6.0版改革“成绩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