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图片故事丨长白山“守山人”:只此青绿“长相守”
新华社 2024-05-21 15:00

李圣文和队员们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察频繁有中华秋沙鸭活动的流域状况(5月8日摄)。长白山是东北亚大陆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物种基因库”。为了守护这片净土的长久安宁与平静,几代“守山人”在此默默坚守,李圣文便是其中一员。

李圣文(左二)和队员们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落叶松毛虫样方调查(5月8日摄)。“守山人”是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统称,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忠实的践行者。李圣文是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头道保护管理站负责前勤事务的副站长。头道保护管理站是长白山保护区最早成立的保护站之一,站内77名员工要负责辖区13000公顷山林的保护工作。

李圣文(右一)查看巡护途中遇到的倒木(5月8日摄)。无论遇到冬日凛冽寒风,还是夏日酷暑蚊虫,李圣文都要带着巡护小组穿行林海间,进行巡检巡护、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打击盗采盗伐、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守护着巍巍长白山。林间的清脆鸟鸣和手机中每日动辄数万步的步数记录见证着“守山人”的默默付出。

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头道保护站人员李益民、郑玉海、黄玮恒、李圣文(从左至右)在巡护出发前合影(5月8日摄)。

李圣文(前)和队员们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护时过河(5月8日摄)。

李圣文(右一)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向队员讲解巡护要点(5月8日摄)。

李圣文在出发前来到设备储藏室拿取巡护使用的工具(5月8日摄)。

李圣文(右)和库管员李良在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局头道保护站保养设备(5月8日摄)。

巡护队员黄玮恒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检查野生动物粪便(5月8日摄)。

李圣文查看巡护途中遇到的植株(5月8日摄)。

李圣文(左)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处观测点观察中华秋沙鸭(5月7日摄)。

李圣文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处观测点观察中华秋沙鸭(5月7日摄)。

5月7日拍摄的李圣文在巡护途中遇到的中华秋沙鸭。

李圣文(前)和队员们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护(5月8日摄)。

李圣文(右)和队员李益民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检修红外相机(5月8日摄)。

李圣文(左一)和队员们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护(5月8日摄)。“与山为伴,以林为家。这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我还没有看够。”李圣文说。

摄影/新华社记者 许畅 吕帅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视窗 | 长白山云顶市集点亮文旅“夜经济”
新华社 2024-06-15
视野 | 长白山天池破冰重现
新华社 2024-05-25
图片故事丨长白山科研工作者:一草一木常牵挂 山水相润“共白头”
新华社 2024-05-22
图片故事丨长白山“守山人”:只此青绿“长相守”
新华社 2024-05-21
美丽中国 | 探秘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
新华社 2024-03-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