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07:00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本质上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关系,是各种生产关系的系统集成,既涉及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业发展、创新要素配置,又涉及市场监管、社会信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等等一系列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组织对20个省(区、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总结提炼出30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并进行通报表扬,北京两条经验做法成功入选。

环境优则企业兴、市场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兴衰和经济发展动力的强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企业的感受度就是营商环境的清晰度和有效性——政策的推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靶向”直击痛点,解决具体问题。

近几年,北京陆续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1.0到6.0版改革,涉及1200余项举措,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特别是“一业一证”——企业只需一次办理就能取得一张载明相关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凭证;“一件事”——从办事主体的视角,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理频率高的单事项集成为具体场景集成化改革;“一体化综合监管”——以“风险+信用”为基础,提高跨部门综合监管效率,推动监管“无事不扰”,“三个一”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企业就是为自己、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做好服务“店小二”,搭建政企“连心桥”……这是北京在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坚持的理念和做法。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的获得感说了算。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所盼。市场准入更加公平、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产权保护更加有力、舆论氛围更加友好……这些都是企业家的心声。政府服务只有让企业“更有感”,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劲”。打造“北京服务”,落地一批“小切口”、实践证明可行、经营主体认可的改革举措,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此次北京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的两项做法为例,可以清晰梳理出北京始终把企业获得感作为评价“第一标尺”,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落地路径。从丰富“在线导办”、帮办代办等服务供给,对接“一件事”改革涉及的19个系统,实现一次下发、并联审批,到率先推出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大型展览展销、大型体育赛事等3个“一件事”场景,保障线上线下提供同质化服务……北京市创新推动“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从聚焦外国人身份认证痛点环节,新增在线身份认证渠道,到借助“e窗通”平台,优化外币账户开立、外籍员工登记、外资企业开办事项“一网通办”等服务功能,外商投资企业的开办时间,从过去的2至3个月缩短至最快1天……数字赋能外商投资企业登记,便利外商投资的诸多改革举措,正让北京成为投资中国的一片热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本质上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关系,是各种生产关系的系统集成,既涉及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业发展、创新要素配置,又涉及市场监管、社会信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等等一系列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设与之相配套的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进程中,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推进新兴和未来产业“抢滩占先”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期待北京再接再厉,将“北京服务”打造成新时代北京城市形象的“金名片”,把北京建设成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光明日报 2024-06-16
北京今年拟修订《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0
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
经济日报 2024-02-22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突出位置
人民日报 2023-12-22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更好
经济日报 2023-06-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