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警惕坏习惯酿大祸,家庭防火容不得丝毫马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14:00

3月1日凌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街道花园路5号院2号楼发生火灾,幸无人员伤亡。经调查,这场大火因一枚烟头所引起——住户李某某在阳台吸烟,丢弃烟头引燃周围纸箱等可燃杂物,进而蔓延成灾。目前,当事人李某某因涉嫌失火刑事犯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3月14日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介绍,出事的2号楼为大屋脊单元形式住宅,地上四层,共三个单元,砖混结构,屋顶为木质闷顶。大火中,整个2号楼的屋顶都被烧塌,四层只剩下墙壁和空洞的门窗,足见这场火灾之猛烈。一个不起眼的小烟头,竟然酿成了一场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让不少人感到震惊。如今,纵使李某某悔恨不已,但为时已晚,等待他的必是法律严惩,而这一切都源于李某某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和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由此带来教训极其深刻,值得大家认真吸取。

问题常起于毫末,祸患常积于忽微。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众多住宅火灾事故,源于不起眼的“小问题”、坏习惯的不在少数:或是因为烟头上的小火星;或是因为液化气胶管的小裂缝;或是因为一小截老化的电线……正是因为一些人平常对这些“小问题”视而不见,对自身存在的坏习惯不以为然,才会在日积月累之下酿成大祸。

令人忧虑的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火灾只是小概率事件,与家庭离得较远,将消防等部门和社区组织苦口婆心的防火提醒当成了“耳旁风”。然而,权威数据显示,居住场所正是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之一,也是导致人员死亡及较大火灾的主要场所。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的全国火灾形势报告,2023年1至10月,全国共接报火灾74.5万起,死亡1381人,受伤2063人,已核直接财产损失61.5亿元。起火场所中,各类住宅发生火灾24.4万起,造成979人死亡、12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2.8%、70.9%和60.3%。这些鲜活事实和数据警示人们:火灾无情,家庭防火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和半点侥幸心理。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值得警惕的是,在各地的居住场仍不乏消防安全隐患的身影。比如,一些住宅中长期存在电气线路老化或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有些人偷偷摸摸在家中违规给电瓶充电;有的无所顾忌地在走道、阳台、厨房等处堆放可燃杂物,等等。而既往的大量居住场所火灾,带给我们的直接教训在于,要未雨绸缪,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各类家庭消防安全隐患,实现防患于未“燃”。

时值春季,天干物燥,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气频繁,是一年中极易发生火灾的时节之一。而随着清明节的临近,祭扫也进入高峰期,防火工作将迎来严重考验。近日,中国殡葬协会发布2024年清明倡议,该倡议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加强安全保障,遵守公共秩序”,提出要“安排专岗专人对设施设备的检查检修,劝导和疏导群众不在草场、林区等场所燃烛焚香、烧纸点炮,避免火灾”等要求。各地消防、民政等部门及殡葬系统应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组织力量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完善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压实各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神贯注、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着力引导群众摒弃传统祭祀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尚,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消防安全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抱着对自己和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从查找和根治小隐患入手,从微不足道的陋习改起,守牢家庭安全底线。同时,主动参加消防知识教育培训,努力掌握必要的消防应急技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安全隐患,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共同奏响消防安全“大合唱”的最强音,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安全宜居,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平安根基。

文/威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新华社 2024-05-11
将防火压力传递到基层单元和社会末梢
中国青年报 2024-02-07
保节日期间文物古建消防安全 北京雍和宫开展消防培训演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再提“汲取血的教训”,江西省委书记暗访中发现一批安全隐患
澎湃新闻 2024-02-03
江西新余开展“拆牌、破网、清通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中国新闻网 2024-01-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