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夜读|放下“我是标准”之尺
有书 2023-11-21 22:00

罗素曾说:“参差百态,乃福之本源。”

每一个充满生命的个体,都应享受各自独特的惬意与盎然;

因为人生,本不止一种模样,而是应该各自绽放精彩。

人到中年后,不再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也不再强行改变谁,因为没有一把尺子适用于所有人。

别人的鞋再显眼,穿在自己的脚上,未必合适;

自己的碗再精致,端在他人的手上,别人也不一定会喜欢。

尊重和而不同,不强求自己,不指点他人,才会活得越来越通透。

收起比较之尺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独特的价值所在。

然而每天面对优秀的同事、出色的朋友,很多人会在不断的比较中越来越焦虑,甚至失去自我。

俞敏洪在参加《朗读者》时提到:

在考进北大的第二天,看到室友在读《第三帝国的兴亡》,俞敏洪充满好奇的问道:“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啊?”

结果换来的是室友一声不吭的白眼,这一眼,对俞敏洪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从此俞敏洪在心中立志,一定要拼命学习,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然而,因为太过努力和拼命,成绩没有到全班最好的水平,身体却扛不住了;

大三刚开学不久,一次意外的吐血,他被诊断为肺结核,在医院待了整整一年时间。

成长的意义,在于看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又是自己能够拥有的;

如果总是踮起脚尖去够,终归会失望疲惫。

俞敏洪说:“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保持生命不断进步才有意义。”

诚然,生活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

《世说新语》里有一对好朋友:桓温与殷浩。

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成年后都选择从政,各有发展,名声也旗鼓相当。

但是桓温由于懂得军事,很快升为大将军,地位跟权力也都超过了殷浩;他调侃到:“老兄比不过我喽”。

没想到殷浩淡淡地说:“我只做我自己,我已经和自己来往很久了。”

深以为然。

烦恼都是比较出来的,着眼当下,安守自己的生活,才是中年人最难得的清醒。

海明威曾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人到中年,与其相互比较,不如放过自己,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合起纠正之尺

孟子有云:“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

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排序和人生选择,不随便纠正他人,才是成年人该有的清醒。

唐代诗人刘禹锡,虽满腹才华,但也因为人处世不够圆滑,惹来不少麻烦。

有一年,牛僧孺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到京城赴试,便拜见了刘禹锡。

刘禹锡听说牛僧孺是来行卷的,打开他的文章,便毫不客气地“飞笔涂窜其文”。

作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坛大家,他亲自修改文章,对牛僧孺来说应是一件好事。

然而牛僧孺对于刘禹锡不留情面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却一直怀恨在心。

后来,刘禹锡仕途不顺,直到牛僧孺成为宰相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地方官员。

一次刘禹锡与牛僧孺一起喝酒畅谈。

酒酣之际,牛僧孺写下:“莫嫌恃酒轻言语,憎把文章逼后尘。”

刘禹锡看后大惊说:“我当年一心一意想扶植后人,谁料适得其反,差点铸成大错。”

愚者善纠正,智者看破不说破。

一个人真正的高贵,不是踩在他人肩膀上彰显自己,而是能够将心比心之后,赢得他人的尊重。

强迫对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只会让双方的分歧倍增,进而导致了关系的疏离。

人与人之间相逢的意义,在于彼此照亮;每个人都需要活出自己的温暖与善良。

事实上,对人恭敬,庄严的是自己。

克制自己纠正别人,会让很多事变得简单又高效,也会让很多关系变得舒服和稳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永远不要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落得让对方讨厌的结局。

真正的成熟,是尊重他人的三观;把自己还给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放下“我是标准”之尺

古人言:“白鹭立雪,愚者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

面对同样的场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董宇辉曾说:“一定不要随便给任何人建议,因为我们偏颇、片面、狭隘的思想,还不足以去指导别人的人生。”

他曾经在直播间分享一段往事。

弟弟原本在老家有一份相对比较轻松稳定的工作,就是薪资不是很高。

但是董宇辉却觉得,去大城市闯荡不但可以赚到钱,还能历练自己,他凭着自己成功的经验建议弟弟辞职,去大城市打拼。

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

因为生活节奏不同,再加上之前能力与现阶段的岗位不匹配,所以弟弟经常需要熬夜加班。

这样一来不但身体吃不消,拿到的收入也很少,甚至到了无法养活自己的程度。

最后,弟弟只能放弃,重新回了老家。

这个结果极大超出了董宇辉的预料,因为以他的经验和角度来看,这样的事情很难发生;但它却是真的发生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方式,是出自我们过往的经验;

但是经验具有独特性,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汪曾祺先生在《四方食事》中说:“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眼界和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

因为我们所见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才是庞然大物。

在不了解别人的生活时,请先闭嘴,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但不要以自己的尺度去左右别人的选择,这是起码的教养和尊重。

放下自以为是的标准,去尊重每一个真实的生命。

杨天真说:“人到了一定高度就会知道,优秀的人都不带优越感,他们明亮但不刺眼, 自信又懂得收敛。”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不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 。

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一样的见解;

尊重差异,包容个性,才能让不同思想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你只管走好自己的路,不必强求别人与你同一道。

把握人生之尺,不为丈量他人,只为修正自己。

文 | 有书青允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夜读|好的关系,需要放下期待
猫姐能量圈 2024-03-09
夜读|放下重负,重新出发
猫姐能量圈 2023-12-13
夜读|与人交往,要讲究“度”
有书 2023-09-09
夜读|出言有尺,熟不逾矩
念念沐心 2023-09-04
夜读|试着放下,拥有更自由的人生
有书 2023-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