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论坛举办 三地口岸再推新举措深化协同创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6 07:30

2023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论坛9月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向2022年以来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颁发牌匾。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0家、外资研发总部22家。

为携手打造国际一流的京津冀区域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燕凌在论坛上发布了五个方面协同改革创新举措。一是成立“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推动三地口岸营商环境改革。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立“京津冀口岸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围绕优流程、提效率、降成本、优服务、促发展等重点环节对标全球先进水平找差距、提建议,就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进行磋商,为政府改善口岸营商环境决策提供服务。

同时,三地协同迎接世行国际贸易评价。发挥京津冀跨境贸易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优势,大力推进合作框架协议和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举措落实落细,鉴于京津冀同属华北片区,建议共同研究世行指标体系,共同梳理政策措施成效,共同开展企业培训,打造区域协同迎接世界银行国际贸易评价的典范。

此外,推动建立京津冀口岸通关物流服务质量“同事同标”。优化提升首都“双枢纽”空港通关物流服务质量标准,推动“三地四场”建立统一、规范的通关物流服务质量标准;推动天津、河北建立统一、规范的海港口岸服务质量标准。三地协同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同事同标”服务。

据李燕凌介绍,三地将协同开展跨境贸易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目前,北京依托“单一窗口”已经建立评价信息平台和评价指标体系,正在推进企业协同应用。希望天津市、河北省与北京市协同建立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加快发展。同时将推进三地口岸通关物流信息共享共用。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功能,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借助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加快推进三地“单一窗口”与海陆空口岸通关物流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通关物流状态信息可视化查询。通过信息化赋能,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打造京津冀跨境贸易通关、物流、金融、资信等全产业链信息云平台,增强进出口企业预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4年廊坊经洽会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经济日报 2024-03-19
税务部门创新举措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4-03-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外贸和交通领域迎来这些变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6
一颗车厘子 让人“尝”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甜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