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超1000万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7 10:53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滴定检测

伴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本市已经进入夏季供水高峰期。北京青年报记者16日从市水务局获悉,为保障高峰供水安全稳定,各水厂“开足马力”,针对高温下藻类、杂质增多现象,各水厂也调整了制水工艺,确保供水水质达标。市水务局表示,本市市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年内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

高峰期用水有三成“富裕”

近日,市水务局组织召开供水高峰保障调度会,以保障夏季高峰供水安全稳定。“目前,南水北调水、密云水库水和本地地下水实现了联合调度。同时,供水管网环状分布,各主力水厂也实现了互联互通,便于联合调度。这样,可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市水务局供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政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供水高峰保障工作中,市水务局与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将优先保障市民生活用水。周政介绍,今年中心城区高日供水量374.7万立方米,历史最高日388.8万立方米。供水能力470万立方米,能力充足。目前本市市区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意味着即使是最高峰时依然可保障用水有三成“富裕”。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本市相继投产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良乡水厂、昌平新城地表水厂、丰台河西第三水厂等,新增日供水能力115万立方米。今年本市还将投产运行门城水厂,年底前海淀温泉水厂具备通水条件,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

水质督查检测170项指标

在强化水质保障方面,本市已启动2025年城乡供水水质督查。“今年督查将完成近1500个水样检测工作,包括1470个水样的两次常规督查,10个水样的重点抽查水样检测,检测指标7万余项次。”周政说。

今年承担水样采集检测任务的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青报记者在该中心生物检测室看到,工作人员正拿着水样瓶,将培养基倒入使其完全融合,再倒入定量盘内,经过封口处理后放入培养箱内。“我们正在测定的是水样中总大肠菌群以及大肠埃希氏菌的含量指标,需要培养24小时后出结果。这两项指标不能在饮用水中出现,一旦出现意味着饮用水可能受到粪便的污染。”工作人员解释说。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负责人郑蓓介绍,采样涉及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四种类型样品约500余个,覆盖了全品类。“目前我们已完成100个点位二次供水的样品采集和水质分析工作,指标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后续正在进行全部城镇供水单位的出厂水、管网水以及部分原水的采测工作。”

据悉,除了检测国标全部97项指标之外,还增加了国标附录A的30项指标、美国EPA饮用水标准中的23项指标以及WHO饮用水标准中的20项指标,共计170项指标。

水厂增加臭氧预接触工艺

走进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厂——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的净配水厂,一个个巨大的过滤池里,满池清水缓缓波动。第九水厂厂长龚德洪介绍,“南水”与本地水源混合后,需要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4道常规处理,以及臭氧、活性炭、超滤膜等深度处理工序,变成符合甚至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之后再经过配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第九水厂中心控制室,电脑上正显示着臭氧接触池配水监控图,“上周我们接到工艺调整指令后,在水质处理流程中新增加了臭氧预接触工艺。”龚德洪解释,北京的地表水源目前主要以“南水”为主,高温下原水中的藻类会增多,同时由于降雨频发杂质也会增多,因此水厂都会或适时调整工艺,或增加一些制剂的投放量,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安全。

对于有市民反映家中自来水有泛黄混浊现象,龚德洪表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的立水管采用的是铸铁管或者镀锌管,内壁会有腐蚀,夏天时因为高温氧化还原反应会比较剧烈,“比如夜里泡了很长时间后,早晨再放水,管壁内的三价铁离子析出进入水里就会显出微微的黄色,这时候建议大家先放几分钟的水,几分钟后水黄现象就会消失,这时的水便可正常使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峻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图记|北京全市日供水能力将超1000万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7
北京正式开启夏季高峰供水保障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05
北京累计接收“南水”超百亿立方米:甘洌“南水”润泽京华
人民日报 2024-12-27
今年汛期降雨来水明显偏多 密云水库蓄水量再破35亿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高温天气供水量逐渐攀升,北京城区供水由常态运行转为高位运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2
受益人口超1600万!南水北调进京水量达100亿立方米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12
北京门头沟区水质关键指标合格率100%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