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偕夫人布丽吉特抵达伦敦诺索尔特军事基地,开启自2008年萨科齐访英以来法国总统首次对英国事访问,也是英国脱欧后首位欧盟国家元首到访。威廉王子夫妇亲赴机场迎接,温莎城堡前英法国旗交映,皇家马车巡礼的盛况,无一不凸显此次访问的象征意义。在王室礼仪的华盖之下,马克龙此行肩负着为英法关系“破冰”、重塑欧洲地缘格局的务实使命。
英国脱欧曾使英法关系跌入谷底。2021年美英澳“奥库斯”防务协议被法国斥为“背叛”,2020年脱欧贸易协定衍生出繁复的边境检查,双边贸易受阻——英国小企业出口欧盟总量骤减,水产品出口萎缩至2019年的75%。但俄乌战争的爆发与特朗普重返白宫,迫使英欧加速靠近。工党首相斯塔默2024年上台后推行“重启欧洲”战略,5月英欧峰会达成渔业配额延长、青年流动协议等成果,为马克龙此行铺路。法国《世界报》指出,此次访问标志着“英吉利海峡两岸重新找回友谊”,尤其查尔斯三世2023年访法后,王室外交成为缓和关系的润滑剂。
在议会演讲中,马克龙高调赞扬英国是“乌克兰最坚定盟友”,誓言“欧洲永不抛弃乌克兰”,呼吁英法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捍卫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双方在军事合作上确有实质进展:法国电力公司(EDF)宣布投资11亿英镑控股英国萨福克郡Sizewell C核电站12.5%股份,该项目被视为英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两国还计划在乌克兰停火后联合派遣维和部队。但深层挑战依然存在:俄军在乌克兰依然咄咄逼人,乌平民伤亡惨重,而特朗普政府已对停火谈判显露疲态,甚至讨论“未来数月或无法促成全面停火”。马克龙与斯塔默的协调,实为应对美国战略收缩与不可确定性而未雨绸缪。
加沙冲突成为英法双方博弈的新议题。马克龙在议会直言承认巴勒斯坦国是“通往和平的唯一道路”,向英国施压共同行动。但两国策略存在温差:法国计划联合沙特在联合国推动快速承认,英国则持保留态度。一名英政府人士透露:“法国人试图拉我们上船,但我们有所保留。”这一分歧源于地缘考量——法国欲借巴勒斯坦问题提升欧盟外交自主权,而斯塔默政府顾忌国内亲以势力及与美国协调的需求。下周纽约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将成为考验英法协作的关键舞台。
英吉利海峡偷渡问题曾是英法关系的火药桶。2025年上半年超2.1万人乘小船抵英,创同期纪录,马克龙虽称移民潮是“两国共同负担”,但承诺提供“切实成果”。7月9日唐宁街会晤中,双方将打击偷渡列为优先事项,核心突破在于双方首次就遣返机制创新达成原则共识:
一是双向交换计划:英国遣返一名寻求庇护者至法国,同时接收一名“有合法留英理由”的移民,打破法国此前“须与欧盟整体谈判”的立场;二是联合打击偷渡网络:斯塔默强调通过“大规模非法务工逮捕”切断偷渡诱因,马克龙则要求英国收紧非法移民就业政策以削弱“拉力因素”;三是技术性协作升级:共享情报、研发拦截技术、建立“新威慑手段”瓦解偷渡团伙商业模式。英法携手折射出现实压力——偷渡船倾覆导致的人道悲剧频发,加之欧盟多国集体右转收紧移民政策,倒逼英法寻求区域性解决方案。
特朗普重返白宫与北约承诺动摇,使英法核大国地位凸显。马克龙强调两国拥有“战略文化”,呼吁建立“更强大的欧洲”。这种特殊责任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防务自主:英国获准参与欧盟1500亿欧元“欧洲安全行动”防务基金,打破脱欧后防务合作僵局;二是能源安全:除核能合作外,英法碳排放交易系统联网计划也已启动;三是技术主权:人工智能、太空创新被列为联合声明关键词,英法意图携手做大做强。
尽管访问成果丰硕,但一些矛盾仍制约英法“特殊伙伴关系”。一是国内政治掣肘:斯塔默的移民交换计划遭保守党抨击“背叛脱欧承诺”,而马克龙则面临极右翼国民联盟的民调压力;二是跨大西洋摇摆:英国试图平衡“欧美双轨”——斯塔默2月急访特朗普铺垫关系,而马克龙却称特朗普胜选是“唤醒欧洲的战略电击”。
当马克龙在温莎国宴举杯致敬“我们因地理与历史相连,更因未来命运与共”时,这句宣言恰是此访的最佳注脚。从诺曼征服的挂毯到英法协约的油画,从海峡偷渡的橡皮艇到乌克兰战场的维和蓝图,两个老邻居在战争、移民、能源危机叠加的变局时代,试图超越脱欧伤痕,重构特殊伙伴关系。
然而,皇家马车的荣光背后,两国能否真正实现马克龙所呼吁的“让子孙后代摆脱依赖”,答案不仅关乎英法,更系于欧洲在分裂世界中能否守住战略自主的底线。
文/向长河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