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简称“市消协”)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一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北京市各级消协组织通过构建“受理提速、调解增效、预防为主、协同治理”的全方位服务体系,累计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93.0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6亿元。
在消费者权益保障上,96315热线服务系统全面升级,通过建立“咨询-分析-转办-反馈”全流程闭环机制,投诉受理时效大幅缩短。创新引入法律专业人员驻场接听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即时咨询+专业指引”双轨服务,成功筑牢消费维权“第一道防线”。
依托96315热线数据资源,市消协创新建立“投诉数据动态监管+重点企业精准约谈”模式。通过高频问题聚类分析与消费者诉求场景量化拆解,累计对近200家企业开展约谈整改,形成“调解一批、警示一批、规范一批”的治理效应。同步建立“整改效果回访-问题复发预警”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绿色通道创新实践。推出“96315消费纠纷和解绿色通道”,通过“企业自主协商+消协组织引导”的协同模式,优化流程降低消费者维权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仅2024年全年企业自主化解投诉近2万件,解决率达94%,大幅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市消协还聚焦消费热点领域,累计开展智能门锁、酸奶、调味品、洗衣机、油烟机、羽绒产品等比较试验近百项,覆盖6000余种品牌。其中,智能门锁可靠性测试、防蚊手环驱蚊效果验证等试验成果,直接推动相关产品标准的制定或完善。
针对消费领域突出问题,市消协组织专项调查57项,形成《大数据杀熟调查报告》《北京一日游消费体验调查》等系列成果。相关成果为起草《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北京市旅游条例》等法规提供参考,助力科学立法进程。
在构建京津冀维权一体化格局方面,京津冀逐步建立起联席会议、联合调查等协作机制,共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265万余件,开展智能门锁、汽车配件、儿童用品等领域的比较试验170余次,组织网络直播营销、在线旅游服务等消费调查70余次,制定《京津冀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建成全国首个区域联合线上消费教育平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