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北京市发电能力最大、国内供热能力最强的热电厂。作为首都电热保供的“压舱石”与 “顶梁柱”,电厂抢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用电、用热高峰前,完成对机组设备的全面检查维护和升级改造。
根据年度检修计划,5月初,华能北京热电厂上半年检修工作拉开序幕。电厂设备检修部的青年们,在师傅的带领下,以设备为“教材”、以问题为“导向”,把检修一线变为拆装、验收、试运的“实战课堂”。这群青年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会默契协作,接受技术传承,在保障电力安全的赛道上,奏响了属于青春的激昂乐章。
从“职场萌新”到“检修骨干”:青年员工在实战中破茧成蝶
在汽机专业,有一对年轻的师徒——“85”后技术能手赵宇辰和“95”后青年员工王凯卿。在本次检修中,赵宇辰采用“理论+实操”教学模式带领王凯卿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辅机滤网清理中,赵宇辰手把手示范安全拆卸、破损点检查及安装细节;面对数十种阀门型号,师徒俩逐一研究结构与标准,从螺栓力矩到密封面研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遇到难题时,赵宇辰注重引导王凯卿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阀门故障诊断中,他让王凯卿通过查资料、分析现象自主解决问题,逐渐帮助王凯卿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让这个“95”后的小伙儿从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能独立带摊儿干活的“检修骨干”。
“老员工”的新战场:跨界青年上演角色突围
有着多年运行经验的张博珹转岗设备检修部后,在师傅张建民的指导下开启“新征程”。作为锅炉检修领域的“质量把关人”,张建民有着丰富的检修经验,他毫不藏私,从方案编制、人员协调到质量验收,给张博珹做了全程示范。检修前,他教张博珹根据管道运行年限与介质特性制定检修计划;检修过程中,他给张博珹传授人员安排经验;验收时,他带着张博珹对照行业标准分析焊口底片与壁厚数据。不到一年,张博珹已能挑起锅炉防磨防爆工作的重任,在检修一线完成跨界转变。
盘柜里的“青春密码”:细节中传承匠心精神
以王子伊为代表的青年女员工是检修现场的靓丽一景。在师傅甄浩的悉心教导下,王子伊认真学习二次回路检查。“细节决定成败。”甄浩演示节点电压测量,强调核对图纸的重要性,还将导线标识比作回路的“身份证”,总结出端子排紧固操作“看、测、核、记”的四字口诀。经过短短几日检修现场的实地培训,王子伊不仅掌握了技术要点,更将精益求精的匠心刻入心中、展现在实操细节里。
技术攻关中的青年担当:创新破解安全隐患
热控专业的范泽祺和李霖东是一对“90”师徒,在这次检修中,这两位年青人挑起了国内首例F5重型燃机防喘放气阀冗余改造项目的大梁。燃机防喘放气阀是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部件,原控制气路依赖单一电磁阀控制,存在安全隐患。为了给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上保险”,师徒俩查阅资料、实地勘察、模拟试验,严格按标准操作,严把电磁阀组选型、线路调试等各个环节,最终攻克难题。
据介绍,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装机容量2691兆瓦,占北京市统调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供热能力约8300万平方米,占北京市城市大网供热能力的三分之一,作为北京市发电能力最大、国内供热能力最强的热电厂,肩负着对北京市供电、供热的重要任务,被确定为“首都东南热电中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如今,华能北京热电厂上半年三期机组检修已圆满落幕,青年员工们在设备检修一线淬炼本领、传承匠心的故事仍在续写,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着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为保障首都能源安全、守护居民冷暖需求筑牢坚实屏障。
通讯员/ 赵玉杰
摄影/赵玉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