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水墨动画影片《黄土坡》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人之家举行。
由孙立军导演执导的动画艺术短片《黄土坡》由孙立军导演执导的,该片“以泥土为纸、足迹为笔”的核心创意,为中国动画学派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研究样本。
《黄土坡》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传承”的哲学思想,以老少毛驴在黄土高坡上的生命历程为主线,将成长、传承、离别等主题融入叙事框架中。
在艺术风格方面,《黄土坡》传承了中国水墨动画的独特韵味。《黄土坡》以大自然为背景,通过浓淡相宜的水墨晕染,让黄土高坡的肌理成为画面的天然底色,让毛驴深浅交错的蹄印成为叙事的视觉符号,展现四季变迁,营造出极具东方美学意境的画面。同时,影片中毛驴的形象设计捕捉黄胄绘画中“形神兼备”的精髓,生动鲜活,使传统绘画艺术在“泥土为纸”的创新载体中得以呈现。
《黄土坡》在技术应用上通过高精度3D建模与骨骼动画技术,精准还原毛驴的肌肉动态与细腻表情,使角色踏在黄土上的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与“足迹为笔”的创意形成呼应;场景构建则运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将“泥土为纸”的概念具象化,构建出沉浸式的黄土高坡场景,从微观的土地纹理到宏观的山川地貌,都让“泥土”的质感成为画面的核心叙事元素,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真实感。
叙事表达上,《黄土坡》打破了传统动画线性叙事和复杂剧情架构的模式,以极具东方意象的“春启、夏寻、秋惑、冬护、雨别、轮回”六幕构建起故事框架。每一幕的推进都以蹄印在黄土上的延伸为视觉锚点,让“足迹”成为时间流逝与生命成长的具象化表达。
这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叙事方式,以小见大,使动画成为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生命表达。在短片中融入了对动画叙事现代化的探索——用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承载最深厚的文化哲思,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国际化表达提供了新范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周超